长安轿行街--解决交通拥堵的妙计
作者:高中 2003/9/9
北京的交通被200万辆汽车,800万辆自行车及纷纷杂杂的其他车辆搅成了一锅粥. 这是一锅八宝粥:数万刚刚考上驾照的新司机; 酒后开车的老司机;每天1-200万的外来流动人口;初次进入大都市,不走人行横道,翻越栏杆的年轻民工;大摇大摆,慢慢腾腾专走快行道的面包车;超载又往往横行霸道的大卡车,随意停车载客,发牌过多的出租车,横冲直闯,逆行的平板三轮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上下班的尖峰时刻,马路上更是水泄不通。车行牛步,路堵心更堵。 不客气的外国人将北京(Peking)叫成了Parking-停车场.
在下不才,却有一招妙计,如能施行,大可缓解交通拥堵.且允我慢慢道来:
妙计便是: 长安街改为轿行街
自2003年10 月1日起,东起大北窑桥,西至公主坟,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含自行车,三轮车).官员人等,交通一律改为乘轿.轿分公务,普通。每种各分3,6,9 等。特等豪华总统套轿,36抬。自上而下:8抬,4 抬,2抬乃至自抬(猪八戒背媳妇似的道具假轿)。
21世纪大轿行走在世界第一大道。 全部高科技,雨天防水,晴日防晒;有风防风,有土防尘。每顶大轿皆是个性的极度张扬,美学的灵魂体现;既是古代沉重历史的回声,又是当代挣脱世俗的努力。
几代人都找到了自己。各地风情全得到了体现。少年轿超前,喧闹:声音后摇滚,图饰超抽象。 青年轿青春,性感:荷尔蒙外溢,充满诱惑力。 中年轿沉稳,似乎不是抬,而是推,肩上似乎不是轿杠,而是历史的重任,推动的似乎是历史的车轮。老年轿厚重,却又色彩斑斓,返老还童般的追逐着从前。
天安门广场成了打尖 (休息)理想的中转站,各地风情的轿文化使广场成为了广义上的五色土。 轿夫的服饰争奇斗艳,随轿而行的伴舞目不暇给。 陕北的毛巾肚,秧歌舞; 凤阳的花鼓;湖北的龙船,福建的高跷,新疆的手鼓,云南的竹节; 这里根本没有轿夫,主人之分。 人人坐轿人人抬。
很快,群众总结出了轿行街的十大好处:
1, 从根本上解决了交通拥堵。2,永远的节省了日益短缺的汽油,柴油,天然气,LPG 等能源;3, 一劳永逸地根除了空气污染(人们身体排放的150种化学气味忽略不计);4,给北京,中国乃至全世界增添了一大人文景观.5, 增加了就业;
6,拉动了经济.7,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了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 8, 丰富了人民文化生活,9,减少了代沟,增加了沟通与接触.10,人人平等,全民欢娱.
说来也怪,改为轿行街之后,人们上班并没有因为乘轿而耽搁. 堵车时速不过十公里上下, 乘轿起早,轿夫小跑,时间在兴奋中度过. 往日堵车的忧郁代之以节日般的欣喜.
群众活动的大气场往往是秩序井然,路不拾遗,扶老携幼,川流不息. 几乎每天都有结婚花轿,不成文的规矩是花轿优先走中间. 有趣的是,由于乘轿,抬轿,人们的社会接触大大增加.很多有情人相识在长安街.
轿行街带动了长安街两侧的商业, 恢复了数代皇宫前的安静. 车辆的轰鸣被脚步声取代, 喇叭声被音乐,人声而驱赶.
轿行街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情绪及工作效率, 使人们第一次在工业革命后找回了自己及久违的生活本来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