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先富者的出行
作者 高中 2003,12,10
衣食住行,行,居然列于人类基本需求的四大类之一,可见其重要。人类文明演变至汽车发明之后,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之前,出行靠的是两条腿--步行,或者四条腿--骑马。马车与汽车之间是自行车。
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行之改善自然受益最早。然而,有谁知道,100年前的伦敦市中心的马车行进与今日拥堵下的汽车速度相差无几。行路难,行路难,古今居然无改变。
那么,中国的先富者是如何出行的,国际上的富人又如何呢?笔者认为,特立独行,应该是富人出行的标志。
80年代中期,在梵諦冈,本人与意大利律师协会主席不期而遇,他身穿背带工作服,上面漆迹斑斑,身旁一位妙龄美女,开的是一辆破旧的小货车。当晚受邀去他家赴宴,方知所住与宫殿一样豪华。他之潜行,在于隐匿,安全,防止被绑架,避免狗仔队拍照。
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潘石屹去年营业额达到人民币24亿元,出行坐吉普车,不坐奔驰。他讲的是实际。
笔者去美国洽谈业务,杜奥公司总经理从西海岸接我们到他东部的厂区,开的是四座轻型飞机。节省了两天的路程。他讲的是效率。
私人飞机在美国富豪中相当普遍,因为开飞机只需200小时教练,轻型飞机易于操纵,机动性强,同时是富翁能力与地位的象征。当然,开飞机是高风险,天气是天敌。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侄子在恶劣天气下在海岸飞行,机毁人亡,使不少富人对开飞机产生了恐惧。
英国大富豪,维京航空公司董事长布兰森的出行更是别出一格。乘热气球环球旅行。其事前准备,后勤支援,气象预报,紧急处置,过境手续,空中避险耗资几千万元,他玩得是公众注目,企业影响,冒险人生,无与伦比。与其把广告费交给公关公司,不如自己在环游中一举两得。
空中富翁伴随的是海上富翁。我在希腊某个旅游小岛上偶遇一艘豪华气垫船靠港,船员居然说中文。看来船主也是中国人或者至少讲中文。言谈之中得知,整个夏季,这艘船游弋于南地中海各国之间。船上设备应有尽有,24小时与股市联系,好莱坞新片及当天报纸杂志由直升飞机从邻近送达,平时各处游玩,隔三岔五登岸娱乐。这看来像沙特阿拉伯王子的举止,却在同胞身上体现,可谓海上出行之极致。
富人之行并不一定高价,高消费。邻居是德国钢铁公司驻华首席代表,每逢假期,他必会戴上便帽,骑上6000元购买的黑色带斗三轮摩托车,在附近得意洋洋地兜风。这是因为此种车辆稀缺,在其国内,半个世纪前即已绝迹。他要的是休闲和对往事的追忆。
更有一位美国的中国通,爱上了中国走街串巷的人力三轮车。改装后的三轮,客货两用。中国色彩甚浓。别墅离顺义县城4公里,逛街,采购,小孩玩耍都是老外蹬车,既锻炼身体又身处民俗之中,众人瞩目,其乐融融。
大城市如纽约,伦敦的富人并非出行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年薪50万美元,乘坐火车上班的大班比比皆是(当然坐头等车厢)。这是因为富人多半住在郊区或卫星城市,驾驶半径至少50到100公里,上班劳累加上长时间驾驶,在车河里等待,不如坐在地铁或火车中,喝着咖啡,看着晚报,听着音乐,以逸待劳。
中国富豪的真正涌现是近几年的事,对飞机,游艇的选择还没形成潮流。对于汽车,则刚刚显出品味。前几年,人们似乎只认宝马,大奔。因为那是货真价实的地位象征,实力表现,资信证明。坐得起大奔,当然有钱。随着海关关税的降低,富翁的频频出国开眼,万国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青睐,中国的富者,对于汽车的品味就像食谱一样越来越广。
显摆的,买了汉马吉普。那是美国军队的战车,能上台阶,下河沟。马路上一开占一个半车道,没别的,神气!玩酷的,买奇形怪状的跑车。双座,敞篷,专吸引年轻异性的眼球。
富有的,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买那种车展上的样品,独一份,配件都得进口。
说到底,富人的出行除了解决位移的实际问题和效率外,是个人童年梦幻的再现,性格的张扬,精神的物化,兴趣的延伸。简而言之四个字: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