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了全省7月地表水水质状况,我省地表水水质状况继续保持了好转的态势。其中,湘江干流、支流水质较前月有明显好转,部分未达标的断面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石油类。
长沙段水质大体良好
根据省环境质量监测站对全省主要江河重点水域的42个水质监测站监测资料进行统计评价,7月全省主要水域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段为29个,占总监控的43个断面的69.04%。
在监测的湘江流域24个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河段为17个,达标率为70.8%。其中,流经湘江干流上、中游城市江段,永州、衡阳市水质良好,其所属4个断面全部符合Ⅱ类水质标准,长沙市所属四个断面除猴子石段外,其余基本达到Ⅱ类水质。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以来长沙暮云市段、三汊矶段、乔口段近两月均呈现良好水质。
两大原因使水质好转
省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湘江水质有所好转主要是石油类、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复合污染有所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湖南进入汛期后,较大幅度增加的强降水对污染起了稀释作用,而省政府近期关停了一批污染较重的企业,排入湘江的污染物减少,使得水质好转。
还有4个断面石油污染超标
数据还显示,株洲霞湾,湘潭五星、易家湾,长沙猴子石石油类污染物超标,水质较上月有所下降,为Ⅳ类。
此外,湘江支流8个断面多项指标超标,污染较重的河流断面位于湘江支流郴江梁家湾,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砷、氨氮等,长沙的浏阳河与湘潭的涟水水质也低于生活用水标准。
株洲、湘潭两地湘江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还是两地工业污染较严重、污染物超标排放原因所致。
洞庭湖“营养过剩”
洞庭湖属于国家控制水域,根据监测人员对岳阳市、洞庭湖站两个站点6个断面监测数据的分析,横岭湖、洞庭湖出口等2个断面水质为Ⅳ类,岳阳楼、南嘴、虞公庙、小河嘴等4个断面水质为Ⅴ类,湖区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
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总氮和总磷的超标导致了洞庭湖的营养化。他同时表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是造成洞庭湖水污染的罪魁祸首,其次,化肥的大量使用,也与洞庭湖“营养过剩”有相当关系。
(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