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污水设立专门通道,将其引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再排放,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反映着环保意识。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北京的污水还全部是通过河道下排。从1990年开始,北京市加大截污治污的力度,积极建设污水管线,建设污水处理厂。
1999年底,投资8亿元的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工,该厂日处理污水达100万立方米,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随着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通惠河水质逐年改善。仅仅过了3年,过去墨汁一样的通惠河变清了,臭味没了,重新成了活水。
继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期竣工通水后,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污水治理工程每年都被列入市政府为市民办的60件实事。
2000年底,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建成通水,当年被居民称为“敞盖下水道”的亮马河,现在也清澈透亮起来。
2002年10月,清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实现日处理污水20万吨。同年,清河水系上游的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建成。清河开始真正成为一条“清”河。
2003年9月,位于动物园船闸到北护城河的转河完成治理,开始还清。已有的成果令人喜悦,展望未来则更让人兴奋。
2005年通惠河上游支流将实现基本还清。
2006年坝河将基本还清。
2007年通惠河和凉水河的下段都将实现基本还清的目标。
2008年前,本市100%的城市污水都将全部处理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