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下水道普及率是象征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但台湾省在2003年年底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仅为10.87%,该省11个县市的普及率挂零。当局为加速推动,核定六年内投资新台币655亿元(约值人民币153亿元);第三期污水下水道发展方案也核定在2008年达到27.3%的目标。
台湾省水环境再生协会理事长欧阳峤晖指出,实施方案核定不到半年,台湾当局行政负责人在今年五月,政策突然急转弯,为吸引民间投资加速建设时程,将总数70处污水系统中的36处,以引进民间投资BOT方式来推动,台湾当局有关部门因此调整计划期程,改以18.2%为目标。
政策急转弯让原本以当局自办为主,改为当局和民间各为53处和36处,欧阳峤晖抨击指出,原已累计20处完成发包设计的系统被迫停顿,不仅设计费损失惨重,普及率目标也大幅下降,而事先根本未经评估,包括民间BOT的承接量、潜在不确定因素、风险高、将增加人民多少负担和总额,也未分析经济和效益。
“时报基金会”董事长余范英则认为,造成政策重大变化的原因在于台湾当局经费不足和信心不足,她以目前正在执行中的高雄市楠梓污水下水道BOT项目为例,不但由当局负担有厂无水的风险,未来当局还须面对每年新台币7亿元(约值人民币1.6亿元)的预算支出,却未见推光用户普及率的成效。
余范英说,由民间参与投资的36处污水下水道系统,估算从工程建设到营运操作,总经费高达新台币5857亿元(约值人民币1368亿元),经费数额十分庞大,台湾当局财政部门应该正视,提出详细的财务分析报告作为变更第三期计划的佐证,而不是凭空制造出来。
台湾省下水道协会理事长胡兆康亦提出,民间BOT参与部分距离2008年的目标年仅剩四年,时间上已缓不济急,因为下水道是系统性工程,尚须接管才能发挥功效,兴建后至少也要三、四年才有普及率的成效,对民间参与应以审慎方式先试办,建立双方合约和责任义务关系再进行推广。
张景森则辩解说,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下水道BOT项目已相当成熟,改采双轨部分由当局自办、部分开放民间,虽然短期内目标率下降,但站在当局立场上,须顾及长期发展,希望以民间效率带动当局效率,另一方面也带动下水道产业,吸引民间力量进入,从长期来看仍不失为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