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今冬明春又可能出现旱情,专家建议———1、要做到科学用水、计划用水,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先用江河水、后用水库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按照“多引、多拦、多提、多蓄”的要求做好长期抗旱的准备。2、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空中水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抗旱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抗旱科技含量。4、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5、要做好冬种生产的准备工作,尤其在当前干旱仍将持续的情况下,制约冬种生产的因素主要还是水的问题。因此,部署冬种生产,一定要考虑水源问题。科学驯水:打通21市水网脉络
如何在这样恶劣的干旱环境下科学驯水,应对今冬明春乃至下一阶段的干旱,保证生活生产用水?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广东正着手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以21个地级市为水资源区域配置“中心”,以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等为主线,以枢纽工程和取水工程为基地,以跨流域、跨区域的调水工程为联接点,实现“线“与“点”的结合,形成全省水资源网络配置体系。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正在筹划配套建立合理水价,体现优水优价优用原则,实行跨流域、跨区域调度配置水资源,充分利用西江、东江、北江、韩江等流域的水源优势,向用水紧张、水资源不足的地区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