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包污水处理厂位于奉节县永乐镇对县村一社,与县城隔江相望,设计能力日处理污水1万吨,远期日处理污水2万吨,厂区占地面积10054平方米,服务人口近期5万人,远期7.1万人。这个国家概算投资2300多万元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自今年年初竣工以来,除了每天2小时的维护性运行之外,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据奉节县排水公司总经理高业美介绍,要使这个污水处理厂运行,每天起码收集污水2000吨,而目前这一地区常住人口不到20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不足200吨,远远达不到运行要求。
奉节县建委主任唐爱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国家批准的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县城对岸(长江南岸)的部分地区规划为工业区和居民小区。但由于长江大桥建设滞后,工业区和居民小区的建设也相对滞后,致使这一地区常住人口较少,生活污水产生量不足。他说,明年长江大桥竣工后,江南和江北将连成一体,工业区和居民小区的建设步伐将加快,常住人口将增加至近2万人,污水处理厂也就可以运行。但一些业内人士说,要使这个污水处理厂运行,起码得3年时间。据记者调查了解,像徐家包污水处理厂一样完全闲置的还有忠县苏家污水处理厂,也是由于城市建设规划调整,致使进水量太小,根本无法满足培养活性污泥的最低水量要求,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正常运行。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目前投入试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不能满负荷运行,部分污水处理设备闲置。总投资1.13亿元的武隆污水处理厂自去年8月投入试运行以来,反应池、沉淀池等污水处理设备长期闲置。这个污水处理厂设计最大日处理污水2.3万吨,而目前日处理污水量只有2000吨左右,即便是过江管桥修通,日收集处理污水量也就在5000吨左右。武隆县排水公司总经理助理徐明刚说,按照武隆县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在十年内收集处理污水量不能达到1万吨,部分污水处理设备仍将处于长期闲置状态。
重庆市三峡水务集团总经理向立介绍说,目前,除长寿污水处理厂运行利用较好外,重庆三峡库区的万州、涪陵、丰都、江津等区县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备普遍存在闲置现象。自2003年6月以来,重庆三峡库区首批污水处理项目,共涉及13个区县的18座污水处理厂已陆续投入试运行。这些污水处理厂总投资达21亿多元,总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46.5万吨,服务面积101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59万余人,目前污水收集率为67.31%。重庆三峡库区18座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总量为47万吨,而实际上每天处理污水总量为15万吨左右,占设计总规模的3成多一点。即使污水收集率达到100%,日污水处理量也不能达到设计日污水处理总量的40%。也就是说,必然有相当一部分污水处理设备闲置。他说,污水处理设备如长期闲置不运行,容易老化损坏,没有办法,污水处理厂必须定期开机运行。
据记者调查了解,重庆三峡库区部分污水处理厂之所以出现设备闲置现象,主要是当初在规划建设时,各个区县没有切实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设计规模普遍超前偏大,造成严重浪费。有关专家指出,目前,重庆三峡库区第二期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已进入前期立项规划阶段,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规划建设时,一定要吸取首批污水处理项目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设计,以免造成浪费。
剩余污泥将给三峡库区水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长寿污水处理厂是三峡库区较早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项目。这个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每日处理生活污水13.2万吨,第一期建成为每日处理生活污水4吨,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紫外光消毒。工程于2003年6月开始投入试运行。谈及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长寿排水公司总经理郑永泰一脸愁容地说:“污泥处理成为困扰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大难题!”他说,自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以来,共处理污水890多万吨,产生含水量80%的活性剩余污泥约9000吨。污泥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能随意倾倒。污水处理厂没有污泥消化处理装置,难以做到无害化处理。无奈之下,只能将这些污泥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卫生填埋。
对于污泥的处理,垃圾处理场也是叫苦不迭。长寿区马家沟垃圾处理场负责人周明顺说,当前影响垃圾处理场安全运行的最大"杀手"是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由于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含水量高,大大增加了填埋渗滤液产生量,另一方面脱水污泥颗粒细小,极易堵塞渗滤液收集和排水管道,在填埋库区积存大量渗滤液。若不及时疏通,势必加重垃圾坝承载负荷,存在垮坝的危险。大量污泥进入后,由于污泥的流变性,使得场内垃圾填埋体容易变形、滑坡,成为人为“沼泽地”,给场区内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此外,填埋场垃圾难以压实,直接影响填埋场的使用年限。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对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问题,不光长寿污水处理厂存在,在三峡库区投放试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普遍存在。云阳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规模为3万吨,日产生剩余污泥为5-6吨,含水量75%。今年2-9月,这个污水处理厂共产生污泥1000多吨。云阳县排水公司总经理吴纪华说,按设计要求,污泥处置采用卫生填埋法,外运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然而,垃圾处理场为了自身的运行安全,拒绝接收污泥。无奈之下,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大部分用作绿化肥料,只有少部分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卫生填埋。
重庆市三峡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向立说,剩余污泥的处理已成为困扰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大难题。他说,由于投资不足,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建设均未考虑污泥消化等工艺,污泥处理仅为简单脱水,未作无害化处理,在厂区脱水处理后,送入当地垃圾处理场,进行卫生填埋。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脱水污泥含水量较高(70%-80%),体积大且呈糊状,不易干燥,容易堵塞垃圾处理场渗滤膜孔,影响垃圾处理场的正常运行。目前,长寿、忠县、涪陵、丰都等区县市政部门及垃圾处理场项目业主已提出拒绝接收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
向立说,一般情况下,每处理1万立方米污水产生污泥15-20吨,按目前库区18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80%的处理量估算,一年产生污泥10万吨以上。两年之内,重庆主城区、各区(县、市)和部分镇将建设投运污水处理厂80余座,总规模达到每日220万立方米,按80%的处理量估算,日产生污泥2640吨。当第二批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每年产生污泥达到100万吨。
一些环保专家指出,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不考虑适当的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年成千上万吨污泥将给三峡库区带来“二次污染”,威胁库区水环境安全。目前国内外对污泥的处理没有有效的办法,一般采取修建专门的污泥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并进行资源化开发。国内如北京、上海等主要采取修建污泥处理厂或专门划地进行深埋处理。专家们建议,政府应尽早考虑污泥处理问题,纳入污染防治的议事日程。借鉴国外经验,投资修建专业污泥处理厂,对脱水污泥进行深度处理,以实现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从根本上杜绝“二次污染”。
进水超标影响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超浓度污水中,最常见的是垃圾处理场排入的垃圾渗滤液。于2003年6月投入试运行的万州沱口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2万吨,主要负责万州五桥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然而,自今年3月以来,这个区长岭垃圾处理场的渗滤液排入污水管网,进水出现超标现象。特别是6月份以来,共有4台提水泵将垃圾渗滤液提入污水管网,致使进水浓度严重超标。在7月多雨季节,10天内竟有10000多立方米的渗滤液排入污水处理厂,造成污水处理系统瘫痪,半个月后才恢复正常。
据万州排水公司生产技术科副科长房洪介绍,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是按照城镇生活污水三级排放标准设计的,而垃圾渗滤液里的COD(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氨氮等指标都大大超出设计标准,致使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以COD指标为例,每升污水里COD浓度不能超过350毫克。然而,目前进水COD浓度大大超过这个标准,每升污水里COD浓度在700-900毫克之间。房洪说,为了保证污水达标排放,公司曾尝试一些方法,如多开曝气机和氧化沟、在污水中加入除磷剂等,但如此以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大大增加,仅电费一项每天就要多支出1000多元。无奈之下,这些办法都放弃了。最后,公司与垃圾处理场协商,在进水管网处安装闸阀,促使垃圾渗滤液规律排放。这种办法在枯水季节还勉强可以,但在多雨季节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污水处理厂常常会遭到不明工业废水的"侵袭",常常致污水处理系统处于崩溃边缘。今年5月21日,长寿污水处理厂由于被不明工业废水冲击,造成活性污泥全部发黑上浮,污水处理系统几近瘫痪。据事后调查分析,污水处理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工厂重金属或有毒有机物超标排放有关。长寿排水公司总经理郑永泰说,像这种由于进水超标,造成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并导致出水超标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污水处理厂防不胜防。他说,大的工业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污水处理设备,但多数小企业没有安装污水处理设施,这些工业废水往往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重庆市三峡水务集团总经理向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重庆三峡库区已投入试运行的18座污水处理厂属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从设计思路到工艺设备选型,都只能保证处理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生活污水。超出一定的浓度范围,出水无法保证稳定达标。现库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负荷COD为300-350毫克/升,SS为400毫克/升以下,但垃圾渗滤液、工业废水的浓度都大大超过这个范围。向立说,像这样由于进水超标,造成出水难以达标,甚至影响整个污水处理厂生物系统生存的情况,如不能进行源头控制,加强对进水的监测,将造成出水难以达标,严重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的实现。
一些环保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应加强对进厂污水的监测。由重庆市环保局牵头,在污水进水口设立进水厂在线监测仪表,以便随时检测水质变化。当地环保部门每月定期对进水成分进行分析,尤其应重点检测重金属如铬、铅、砷、汞等和有毒有机物如苯、酚及氯系有机物。同时加强对排水城市管网污水的源头控制,确保进水达标,从而保证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达标排放。
地质灾害隐患多 污水处理厂受威胁
在重庆三峡库区,受地质灾害威胁较重的当属奉节县的污水处理厂。这个县按三个片区建设有口前、徐家包、谭家沟3个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分别服务于三马山、头道河小区、长江南岸片区、宝塔坪片区。目前除徐家包污水处理厂因无足够进水不能运行外,其余2个污水处理厂于去年10月、今年3月陆续投入试运行。奉节县排水公司总经理高业美介绍说,目前,这三个污水处理厂均建在40度的斜坡上,地质稳定性差,库岸由素填土、粉质粘土、碎土、泥灰岩组面。三峡库区蓄水达到175米后,将存在再造地质灾害,威胁污水处理厂的安全运行。
记者在位于白帝镇庙村的谭家沟污水处理厂看到,这个污水处理厂的北侧便是一个高边坡滑坡体,滑坡体距离污水处理厂只有一路之隔,表面裸露,没经任何治理,随时都有垮塌的可能。厂长雷庭富告诉记者,今年6-7月间,天降暴雨,出现了高边坡滑坡,部分围墙被巨大的飞石打垮,幸好没有危及厂区。他说,"这仅仅是一次小的滑坡,如果滑坡体发生大面积垮塌,整个污水处理厂都将受到损害;目前,只要一下雨,滑坡体都会产生滑坡和飞石,厂里职工神经都崩得很紧,24小时值班,生怕发生意外。"雷庭富说,谭家沟污水处理厂建在长江库岸边的高边坡上,将来有可能面临再造地质灾害的破坏。特别是三峡蓄水达到175米后,污水处理厂的地基完全浸泡在水中,可能形成裂隙、塌陷、变形等再造地质灾害,地质条件变得不稳定,随时威胁污水处理厂的安全。
趋车在奉节新县城,记者随处可以看到架设的污水收集管网,有的铺设在滑坡体上方,有的架在陡坡上……高业美说,这些污水收集管网随时都可能遭遇到地质灾害的破坏。在一些地方,由于地质灾害隐患较为严重,根本无法架设收集管线。根据规划设计,奉节县一、二级污水收集管网总长度为65.1公里,目前已建成通水51公里。污水管网修建之所以没有全部完成,主要是地质灾害没有得到治理,无法施工。奉节县码头附近的猴子石滑坡是新县城最大的滑坡体,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但这个滑坡体一直未治理,致使780米的一级管道没有架通,每天将近有3600吨生活污水没有收集到。据统计,奉节新县城管网地质灾害隐患有12处,管长1750米。同时,由于地质灾害的影响,管道无法修建,奉节县主城区将近有40%的污水没有收集到,每天有近5000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排长江。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万州、云阳、武隆等区县的部分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也同样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重庆市三峡水务集团总经理向立介绍说,三峡库区地质结构复杂,山体滑坡、地面沉降情况普遍,污水处理厂的许多管线都从滑坡、危岩等地通过,多数污水收集管道为架空管道,一到暴雨季节,必然会出现滑坡、基础下沉、山石垮塌,给管道造成损害。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三峡库区普降大雨,造成管桥垮塌、护坡毁损,给库区污水处理厂厂区及污水管网带来了较大经济损失。其中,长寿地区7处管线被山石砸坏;云阳厂区南侧护坡和排洪沟被洪水冲垮;开县800米过江管基础被洪水冲掉。据初步统计,三峡库区目前已接收的18个污水处理厂及600公里管网,有大小地质灾害98处,共需治理资金68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