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30日)上午,随着方旋、王顺生等珠海市、珠江水利管理委员会领导按下通水按钮,从新的坦洲涌取水口中抽取的原水通过输水管道源源进入珠海的供水系统。关系到珠澳两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的民心工程——珠海广昌应急水源工程正式建成通水。
三个月完成两年的工程
今年入冬后,珠海遭受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咸潮袭击,珠澳两地今冬明春咸期供水形势非常严峻。据测算,原水缺口达5565万立方米。今年9月珠海市委、市政府紧急决定,同意实施广昌应急水源工程。
“从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广昌应急水源工程到建成通水,仅用了三个月。”珠海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昨天解释说,这项工程得以在短期内顺利完成,主要原因是政府各部门特事特办,简化了该工程报建等许多环节,为工程的施工争取了充足的时间。而组织施工的市供水总公司立项、规划、租地、勘测、设计和施工等多个环节同时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按正常基建程序要耗时两年的工程。
新取水点咸度低水质好
通水仪式后,方旋、王顺生等一行来广昌泵站内的调度室了解取水情况。当听到供水工作人员说在原取水点的咸度超过1000度的情况下,新取水点的咸度不到200度时,大家不禁高兴地说:“太好了。”
前来参加通水仪式的珠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沈健聪说:“虽然新的取水点离原取水点不远,但地处受咸潮覆盖少的上游地带,取水条件比较理想。”而市供水总公司负责供水调度的有关人士还解释说,等抽取的原水把蓄水池的“旧水”都排清后,咸度会被压得更低,这样广昌泵站的抽水条件将大为改善。
“工程不大,意义很大!”
“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王顺生欣慰地对记者说。他表示,珠海市委、市政府一向注重珠海供水建设,今年年初把“启动相关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供水系统”列为十件实事之首。
据珠海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每年咸潮上溯影响珠海市约100天,而全市水库的蓄水量仅能供水40天左右,余下60多天所需原水都依靠抽取江河水补充。因此,广昌应急水源工程实现了每天抽水60万立方米的能力,可以在咸期内满足珠澳两地市民正常生活、生产用水需求。更重要的是,该工程还能作为“西水东调”等长远供水保证系统的补充,为满足珠澳两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用水需求发挥重大作用。因此,王顺生用“工程不大,意义很大”来形容该工程。
珠海市委副书记钟世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军、市政协副主席林行道,中山市副市长冯煜荣等参加了通水仪式。
(珠海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