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云南澄江县抚仙湖建设经营性人工湿地净化技术试验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这个省将在所有九大高原湖泊大力推广此项人工湿地技术。
据悉,2003年云南省澄江县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合作,总投资400余万元,在抚仙湖北岸的县城主要排污沟--窑泥沟沟口处建设经营性人工湿地净化技术试验工程,目前取得明显成效。日前云南省副省长吴晓青在抚仙湖调研时,对抚仙湖人工湿地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今后将在九大高原湖泊大力推广经营性人工湿地技术。
据了解,澄江县窑泥沟径流区内每年生活垃圾约3600吨,农田废弃物4400吨,河水夹杂着大量生活垃圾和发酵的农田废物,流入中国第二深的高原湖泊--抚仙湖,对其水质造成极大污染。2003年澄江县通过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合作建设窑泥沟人工湿地,目前1、2期工程已相继投入运行,通过扩建、改造后的窑泥沟经营性人工湿地为33亩,初级处理能力为50000立方/日,深度净化处理能力为10000立方/日,通过二级工程的运行,使污水处理净化规模从原来处理该条河道47.6%的水量提高到83%,年净化污水350万吨,占窑泥沟污水总量的90%,可拦截和打捞垃圾2100吨。
云南省环保局专家介绍,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湿地对控制面源污染、净化水质有着重要作用,人工湿地则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投资节约,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1立方污水的工程投资为1000元,而人工湿地处理1立方污水的投资仅为400~500元; 二是污染物去除率高、水质净化效果好,传统活性污泥法仅达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而人工湿地出水水质可达地表清洁水3~4类标准; 三是运行成本远远低于其他污水处理厂,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每立方污水的成本为0.72~0.8元,而人工湿地处理每立方污水的成本仅为0.03~0.05元; 四是人工湿地通过栽种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又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运行成本;同时还具有改善环境、美化环境、提升旅游业的功能等。
(新华网云南频道 记者 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