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水务署也承认,由于测试程序复杂,进行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正式落实采用,从而为香港开拓水源。至于昂平污水循环再用的设施,预计今年底可建成,供当地公厕使用。有立法会议员也同意要加快开拓水源,海水淡化项目要赶快落实。
香港水务署助理署长吴孟冬表示,中国内地与新加坡均有海水淡化设施,但成本高昂,不符成本效益,难以广泛采用。由于现代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以“逆渗透”方式进行,这项程序耗电量甚大,是成本高昂的主要原因。
水务署去年底在屯门设立的小型海水淡化设施,试验以3种处理方式,配合3种薄膜交替使用,测试9种组合的海水淡化效果,预计最快也要到今年秋季才有首阶段结果。
香港特区政府早前曾研究扩大集水区来“开源”,但吴孟冬认为香港土地资源紧张,难以用此方式增加水源。对于早前有建议开放万宜水库及船湾淡水湖作旅游用途,他亦认为不可行,因为该两水库占全香港储水量的九成。
至于“节流”,水务署考虑向漏水的小区征收“漏水费”,促使小区自行维修水管。此外,该署还计划为全香港的地下水管安装“减压阀”,主要在晚间非繁忙时间降低输水压力,从而减少自来水的流失,该署今年首先会在北角及筲箕湾进行试验,以不影响供水为大前提,如果成效理想,就会推广至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