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测算,该成果现已推广27万亩,实现效益1748万元,节约水费492.8万元,年增收1978.6万元。
水稻是宁夏引黄灌区用水大户,其约占22%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用了总用水量接近一半的水。如何使水稻节水灌溉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成了摆在宁夏科研人员面前的迫切任务。几年来,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对水稻的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发现盐碱地以控灌为优,并强调了插秧至分蘖中期保水灌这一技术关键,从9个水稻品种中优选出“宁粳23号”、“超优1号”、“宁粳16号”3个适合宁夏盐碱地种植的品种。课题组还通过试验,明确了对产量影响的因子排序为:灌水量—施磷量—施氮量,因而确定了最优的水肥方案,研究并提出盐碱地节水灌溉条件下的水稻灌溉制度。在研究基础上,水稻节水灌溉方面第一个智能决策系统软件被开发出来,宁夏配水信息不畅、决策迟缓的问题从而得以解决,现在,管理人员只需简单操作,便可以轻轻松松根据水稻品种选择最优的灌溉模式。
(来源:宁夏日报,王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