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中国10月18日讯)尽管我省的水污染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大量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严重制约了全省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其主因之一就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以及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畅。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副省长柳宝全强调,要在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上用力气。
据2005年1-8月旬报水质情况统计,11个监测城市的河库断面水质中,24个达到目标要求,而有21个未达标,还有些河因为无水或断流没有监测数据。从近几年的总体水环境质量分析来看,超过半数以上的河流断面水质达不到河流水体使用功能要求。全省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重度污染。近年来,全省城市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2004年全省废水排放量达20.6亿吨,比2003年增加3.8%。
面对如此迅猛增长的污水排放量,我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却明确滞后: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3座,设计日处理规模为229.49万立方米,但实际处理量仅为166.29万吨。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承德、张家口2个市还没有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2个扩权县(市)中,仅有5个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按照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要求,计划建设的85个污水处理厂,只完成了11个,其中石家庄市完成6个,全省尚有40个污水处理项目没有动工。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导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23%。
会议上,各市主管副市长均就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工作汇报。记者归纳资料后发现,目前,各地可谓是将改善水环境的焦点均集中在加速建设污水处理厂这项工作上。尽管污水处理厂建设呈加速态势,但从目前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合理、收费标准偏低以及管网不配套等突出问题。
针对现状,柳宝全要求,要在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上用力气:加大污水处理费征缴力度;按照“先排水管网、后污水处理设施”的原则,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到2010年底,全省城市再生水的利用率要达到20%;推进污水处理厂改制,实现经营多元化、产权股份化、运营市场化和服务专业化,建立合理的价费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运营。
(来源:燕赵都市报,作者:记者张洁,200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