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面对这么脏的太湖水:江苏人开始反思他们曾经引以为豪的苏南模式(图)

http://www.waterchina.cn 2006/10/27 央视国际
江苏的太湖水大部分水域的水质都只有四类水的标准,由于苏南地区发展的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一些黑色的污水流入太湖的河流,这些河流水质是劣五类,严重地污染着太湖水

    (水业中国10月27日讯)记者马洪涛:今天我们来关注江苏省,有一首歌是这样唱太湖的,最美就是太湖水,可是我今天第一次看到太湖时,我知道,这一定不是歌里所唱的太湖水,而造成太湖水质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十几年里边周围的很多地区,也就是苏南地区发展了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所以面对这么脏的太湖水的时候,很多的江苏人开始反思他们曾经引以为豪的苏南模式。
  
    与高能耗高污染告别
  记者看到的以前媒体在苏南地区拍摄的画面时,感到非常触目惊心,苏州无锡常州,这里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这里创造的苏南模式,曾经引起了全国许多省市争相效仿,但在光环背后,苏南发现,它已经走入困境。
  江苏省无锡市副市长麻建国:“从它的根源上说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还有一个高排放,是这么一种产业结构。”
作为苏南的一个官员,麻建国因为公开反思苏南模式而出名,苏南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县域经济之发达在全国高居榜首,但苏南地区单位面积所承受的污染负荷也在全国排名第一,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湖水大部分水域的水质都只有四类水的标准,在电视画面上,我们看到,一些黑色的线条是流入太湖的河流,这些河流水质是劣五类,严重地污染着太湖水,而江苏是一个资源能源非常有限,环境承载能力极低的省份,苏南如果沿着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继续走下去,还能走多远?苏南经济的发展是不是一定要付出高能耗高污染的代价?苏南能不能找到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的记者采访了江苏省省委书记李源潮,希望能够从他这里找到答案。


  江苏省省委书记李源潮:“在2004年的春天,胡锦涛总书记到苏南来视察,跟我们首次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又快又好地发展。”
  李源潮,江苏省省委书记,2004年提出苏南发展的新思路,要从原来的“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低效益”转变为“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打造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苏南。
  记者:“因为人,他不仅仅是需要吃饱肚子,不仅仅是要盖房子,要有地方住,他也要有个好的环境,现在面临这样一种局面,你们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李源潮:“对过去存在的一些问题,要通过新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来解决这些问题,我是否可以理解一下,过去那种模式叫苏南模式,现在在努力的是,要朝着一个新苏南模式的方向来进行一个转变,现在也有不少专家和学者是这么分析,是这么说的,比如说我们在苏南发展,我们就突出现在叫四个优先,叫做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实际上这个四个优先就是科学发展观,在我们苏南的具体落实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我们苏南所必须要实行的导向。”
  记者:“华西村的塔群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有名的旅游景点,虽然这里的门票高达20元到100元,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游客从各地来到这里,而且为了庆祝国庆和建村45周年,他们现在又新开了一个旅游项目,就是通过撞钟来企求平安,现在我也去湊一下热闹。”
  记者:“其实你可能不知道,就在2003年之前,这个地方还是一片工业区,而且这个地方正是华西村工业的一个发源地,你可能会想,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在2003年的时候,把这样一个工业小区变成一个旅游景点呢。”
  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不转变,你就不能生存了。”
  现在看到的是一些化工厂、钢厂、纺织厂,就是原来建在塔群这里的华西村办企业,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这些企业曾经为华西村带来了巨额财富,使华西村成为中国最富裕的村庄之一,但这些企业生产工艺简单,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任何的治污设备,华西村可能也是当时中国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村庄之一。
  吴仁宝:“特别是污水方面,化工厂10几年达不到这个标准。”
  一方面是污染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是高能耗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作为苏南模式代表的华西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过去都是小打小闹,老装备老设备,生产耗能高,再一个它的产出效率低,如果不淘汰的话,我们这个企业会被淘汰。”
  如果华西村的企业被市场淘汰,那么华西村也将历史淘汰,走在十字路口的华西村,必须做出抉择,以吴仁宝和吴协恩为首的两任负责人,决定对华西村所有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
  “我们把工业区搬迁到新的工业区去,环保、道路各方面都为企业做好了,包括污水处理、循环经济这些,我们重新按一个新的规划。”
  大手笔需要有大决心,这几年,华西村每年都要拿出好几个亿的技改资金,帮助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益,这么大的投入,我们在中国的其他农村从没有看到,这片老工业区,厂房拆掉后,建造了这些塔楼,成了村民的公寓楼,现任村党委书记吴协恩非常自豪地带着记者在这里参观。



    这几年,华西村每年都要拿出好几个亿的技改资金,帮助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益,现在华西村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村庄了。


  吴协恩:“我们把这一片就规划成一个中心区,东边是公园,中间是我们的一个广场,两边的塔群都是我们的村民的公寓房,这样他们居住的环境变好了,生活条件上来了。”
  在华西村采访的时候,记者可以感受到华西村正在变得越来越漂亮,村民们生活在这里很惬意,记者还可以看到,很多游客来这里参观,在记者采访的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在塔群这个地方,就有上千人来这里参观,这些游客说,现在到华西村来,不是因为华西村经济发展快,而是想来看看这里的风光,漂亮的别墅,参天的大树,村民们在这里舒适地生活着,吴协恩也告诉记者说,他正在带领华西村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吴协恩:“今年我们要突破200万人次了,那么我们怎么来把这个旅游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所以我们在“十一五”规划当中已经制定了要建一座223米高的空中新农村。”
  在这个新农村的规划上,记者注意到,房子的屋顶都设计成了花园,吴协恩还说,这个新农村可以利用村子里的热电、水等形成一个村内的资源的循环利用,既节约又环保,仅在2005年,华西村总销售收入超过300亿,旅游业产值超过60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8万元。
  李源潮:“这就是我们在发展当中既要快、又要好,能够使GDP(国内生产总值)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我们不仅仅只要物质的增长,还要有健康,有好的环境,有好的人居条件,还要有安居乐业的生活等等,这一些,这就是我们科学发展观,所指出的要统筹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方式,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所提出的要求。”
  
废物利用增新值
  记者:“我现在是在江苏省最大的钢铁厂沙钢集团,我们知道在炼铁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的像这样的废渣,就是我手上这种,也就是我们在传送带上看到的这些,过去的时候,这样的废渣几乎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但是现在同样的废渣每年可以为沙钢创造几个亿的收入,我现在很想知道,沙钢人是怎么样把这样的废渣变废为宝的,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现在我手上拿的这种白色的像面粉一样的物质叫做矿渣微粉,就是沙钢集团生产的,这种微粉是生产高质量水泥的一种非常好的材料,也正是这样一种微粉每年给沙钢集团带来了几亿元的收入,而实际上这样一种微粉也正是这样一种刚才我在炼铁车间里边拿到的矿渣生产出来的,就这样,没有用的矿渣就变成了一种非常有用处的微粉,而为了生产这样一种矿渣微粉,我们注意到沙钢集团投资了2.6亿来买这套设备,而这2.6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全收回了。”
  位于苏州的沙钢集团是江苏最大的钢铁企业,每年消耗的标准煤超过600万吨,是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地最大的能耗大户,这样的标志性企业能否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型,这是新苏南模式能否成功的一个风向标。
  李源潮:“你是生产大户,是我们创造利税的大户,同时你也要做环保的大户,做节约的大户,做循环利用的大户。”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沙钢调研时,和李源潮交谈的人叫沈文荣,他是这家民营钢铁企业的掌门人,其实对于节约环保的好处,沈文荣心里的帐,算得非常清楚。
  “像我们钢铁在能源消耗,在整个制造成本当中比重要占到35%到40%,单是制造成本了,不包括原料,这个比重很大的。”
  想走节约之路,却不一定能走得上,沈文荣告诉记者他的苦恼。
  沈文荣:“技术问题是重要问题。”
  节能降耗,需要先进的技术,谁来帮助沈文荣这样的企业家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呢?记者在沙钢采访的时候,恰巧碰到苏州节能中心正在对沙钢的电耗进行监测。
  苏州节能中心主任贝荣华:“看得出,它有没有节电的潜力,像这个基本上就没有了,已经达到了一种极限,应该说已经达到了极限。”
  监测完电耗之后,苏州市节能中心又开始监测沙钢锅炉的保温情况。
  “目前它的炉壁温度这一点测出来是49度,46、47按照国家标准,它是不能大于50度,说明它的保温还可以。”
  政府成立节能中心是苏南地区的一项发明,几乎每一个地级市都有这样的机构,比如苏州市年耗煤3000吨以上的企业共有706家,每一家都在贝荣华他们的监测之下。
  “一个就摸清企业的家底,用能的家底,第二个找出企业的存在节能的潜力。”
  对于苏州的706家能耗大户来说,贝荣华就像是一个铁面判官,如果企业在节能方面有缺陷,必须要进行整改;而有些时候,贝荣华又像是个财神,他不仅帮助企业提升效益,你做得好,他还会给你带来奖励。
  “我们苏州今年拿出940万元奖励,一共有22家企业,都是在电上管得好的,沙钢是第一管得最好,第一名拿到70万元,还有的拿到60万元,最少的拿到30万元,在其它方面节水节煤气,现在煤气基本上不排空,余热余压进行热效率的评审,也是我们来做的,也是合格的类似的奖励,电可以减免四个亿度,一年估计省几百万元。”
  目前江苏省80%的能耗集中在工业领域,而工业的能耗又集中在全省2276家高能耗企业上,如何有效降低能耗降低污染,江苏的做法是,对这2276家企业一家家进行监控管理,整改到位,但江苏全省节能中心的工作人员加在一起不过几百人,他们怎样能够日复一日地监管这数千家企业呢?
  李源潮:“就是一个市场倒闭机制,我们要让节约的人得利,让浪费的人吃亏,不能让它倒过来,所以我们现在在很多方面,我们实行一个监督机制来对那些高能耗的设备,我们认为是落后设备,落后生产力,进行强制淘汰,同时我们还实行一种鼓励的机制,最后我们还实行法律保障机制,就是关于节能,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都通过人大的立法,通过政府的立规,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苏南的数个全国第一
  记者:“我们知道江阴市集中了很多著名的工业企业,在中国的百强县排名里面一直是名列前茅,而且这个地方也曾经是当年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江阴也曾经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
  江阴市环保局局长许勇炎:“江阴的环境,整个质量不大满意的时候还是2003年,那个时候主要空气不很好,天空也是灰蒙蒙的,河里的水,有的地方河水污染了,河水黑臭的现象也很多。”
  许勇炎告诉记者,过去在江阴,企业没有环保意识,政府没有制约措施,他这个环保局长,当的很窝囊。
  许勇炎:“有的企业偷排、直排,不经过处理,没有达标它也排了。”
  这些都是以前的排污口,2003年以前,像这样的工业企业排污口多达400多个,这也是让许勇炎很头疼的事。
  许勇炎:“因为环保局不可能24小时蹲都在你一家工厂。”
  面对难以堵住的排污口,许勇炎决定放手让企业排放,2003年,江阴市一口气就建造了27个万吨级的污水处理厂。
  许勇炎:“污水必须用管网通到我们集中污水处理厂,这需要一番斗争的,企业也不愿意,它没有偷排自由了。”
  为了防止偷排,许勇炎买回一批远红外监控设备,发给全市主要的72家工业企业,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许勇炎:“有一定的小的污泥片,往外走,说明它污泥处理并不是很理想。”
  排污的问题解决了,许勇炎又开始治理废气污染,他要求全市所有的电厂必须安装二氧化硫脱硫装置,经过两年的治理,江阴的环境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污水和废气的治理,我们看到,今天的江阴,天蓝了,水清了。
  江阴市市委书记朱民阳:“我们江阴经过努力在全国成为首批生态城市。”
  李源潮:“因为苏南确实在过去的叫做发展乡镇企业的过程当中,环保上欠的债比较多,比如像乡镇企业,发展最早的江阴,我在几年前去看的时候,水基本上都是黑的,前几天我到江阴去调查,我看到他们的池塘里头现在重新开始有鱼了,我也看到重新有人在池塘里头洗东西,我感到很欣慰,就是我们小时候当时所看到的,那种苏南的水乡的景象,又开始回来,所以像江阴这样,它能够被评为国家首批生态城市这个很不容易,某种程度上,比它继续发展工业,比它GDP再翻一番要艰难得多,但是即使这样,它也做到了,只要大家认识统一,政策有力,行动扎实,它是可以做到,就是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时进行。”
  不仅江阴,苏南的无锡市也强调要修复过去经济发展中被破坏的环境,一座岩石祼露的山体就是以前开山采石留下的痕迹,记者看到,现在山体上种上了草皮和树木,进行复绿,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告诉记者,在取得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功之后,无锡现在的目标,是希望在修复环境保护生态上取得成功。
  江苏省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过去在太湖支流,很多湖泊河流里边都是鱼虾,螺丝,还有菱角,我们小时候也可以在河里面游泳,现在这种很多河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过去小时候那种美好的印象现在开始消失了,这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给我很大的一个启示,就是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要把子孙后代这个赖以生存的这个环境,在我们这代人身上保护好。”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现在的苏南,已经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在苏南采访时,随处都可以看到鲜花绿草、青松翠竹,感受到新鲜纯净的空气,河里又可以洗衣服了,人们生活富足,一方面经济继续快速发展,2006年全国百强县的前十位中,苏南地区更进一步,占据七席;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今年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首批6个国家生态城市中,有四个来自苏南。
  目前苏南已经率先在全国进入小康社会,这里建有全国最大的生态城市群,人居环境优良;城乡居民生活安康,城乡收入差距不到2:1,远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国第一,人民群众安全感全国第一,生活幸福指数也是全国第一。
  “可以做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时发展,可以做到对那些遭到严重损害的环境和生态进行修复和重建,也证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又快又好的发展要求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记者:“已经变脏的太湖水在考验着江苏人的智慧,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这不仅是净化太湖水的需要,也不仅是发展苏南经济的需要,更是苏南地区几千万老百姓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需要。”
(来源:央视国际 www.cctv.com,作者:主编张凯华、记者王立平、摄像陈艳波/张明/樊建恩/陈震宇,2006-10-27)(水业中国网戴晓红编辑)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