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城市产生的各类生活污水中,医疗废水占有相当的比例。中央电视台记者日前在山西太原采访时发现,由于缺乏相应的环保处理设施,当地每天都有大量的医疗废水直接由医院排入城市管网,给群众生活健康带来不小的隐患。
记者调查显示,医院的医疗废水中,除了存在铅汞超标这样的常见水污染问题外,事实上医疗废水产生于医院运行的多个环节中,它们成分复杂,往往涉及多种生物性、化学性甚至放射性污染,并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和虫卵等致病原体,与工业废水相比,医疗废水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太原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毛雨廷表示:"医疗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到城市水体系统中,它会通过农田灌溉和水体养殖,经过食物链给人带来潜在的危害。"
按照有关规定,医院在排放医疗废水前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环保处理,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有关部门提高了医疗废水的排放标准,对这些废水的监测指标也从过去的4项增加到24项。记者走访了太原市多家医院,多数医院仍然沿用过去的排污标准进行处理。在全市150多家的医院当中,执行新排污处理标准的目前仅有10家,只占太原市医院总数的6%,不达标排放的医疗废水每年超过300万吨。
记者了解到,资金困难是各医院不进行医疗污水和医疗垃圾处理的主要借口。据估算,一个医院要上一套污染治理设施,仅仅污水处理一个项目,大一些的医院就要100万以上,中小型医院也得几十万。对一些专科医院来说确实有些难以承担。然而,环保部门认为医院愿意把更多的资金放在医疗设备和新建住院楼上,而不愿意主动投入环保设施,更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对违法排污的医院处罚最高限额是十万元,而且不能重复罚款,所以这并不足以遏止医院的滥排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