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12月14日电 (毛云萍)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一直是农村一大难题,浙江台州临海小芝镇的张岙村通过建造人工湿地的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张岙村村口,就是这个人工湿地的所在地。湿地上面种植着多种绿色植物:麦冬草、玉簪、美人蕉、南天竹、吉祥草等,一片葱绿,洋溢着生命与和谐的气息。
张岙村全村203户人家,812人。位于台州市第二大“水缸”牛头山水库源头,为保护水源,张岙村投资20多万元建了一个面积约250平方米左右的人工湿地,日处理污水能力在200吨左右。实际上,人口不上千人的张岙村,每天的用水量一般只有20吨到30吨,一天产生的污水最多也不会超过50吨。
据了解,人工湿地治污是一种被誉为用大自然的力量治污的新途径。
人工湿地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包括氮、磷、硫等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率可达85%-95%,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最终被转化为微生物及二氧化碳和水。
据小芝镇副镇长林江介绍,人工湿地是一个立体概念,深度有两三米,相当于一个有规则填埋的大水池。池内铺绕大量分布着小孔的管道,并分层依次铺有卵石、黄沙、泥土等。其功用是让污水通过这里,在毛细渗透作用下,使有机质被吸收,从而净化水质。而上面种植的麦冬草、玉簪等一些水生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有机质,而美人蕉等植物则是为了配景。建成的湿地既解决了污水处理问题,又相当于一个小花园,美化了环境。
他还说,张岙村的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部分土地已经承包给一些苗木公司种植花木。人工湿地的建设,既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美化了村里的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