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钢管分两截运输
昨天早晨,记者来到广州与南海接壤处的金沙洲岛横沙村珠江岸边,看见两条黑色大钢管正静静地躺在河里,旁边系在5艘小船上,外加了2艘护航小船,一前一后进行指挥调度,准备出发到鹤洞桥北沙渡路的白蚬壳码头。
据了解,这两条长348米、直径800毫米的黑色大钢管,是广州市近年来规模最长的过江钢管之一。钢管为与珠江水底的地形配合设计为梯形。由于该段河面不够宽,考虑到码头建筑物,工作人员特意把钢管分成330米和18米长两段。为了将他们从岸上搬至水中,施工单位出动了7艘吊船,一起将钢管吊到江面上,两条钢管捆绑在一起拖运。330米的一段由7艘小船护送,18米的一段,系在另一艘大船两侧,同时运达白蚬壳码头。
钢管逆流而上要5小时
据隧道公司的工程师介绍,钢管要走4~5个小时水路,沿珠江从罗冲围、经珠江大桥、白鹅潭后进入珠江后航道,在鹤洞大桥北沙渡路的白蚬壳码头。
记者在现场看着300多米长的钢管逆流而上。施工单位向记者解释,运送钢管是专门选择逆流前进,因为逆流容易控制,如果顺流的话,怕钢管自己跑得太快,控制不住。钢管在几艘小船的牵引下,速度飞快,而且长长的钢管在拐弯处顺利还很漂亮地调了个头。钢管在水面上非常平稳地前进,记者坐在船上摇摇晃晃的时候,却看到一位船工还顺着钢管在两条小艇间穿行了几十米,在场看到的人都对此惊叹不已。
钢管被运抵施工地点后,方向将会由“竖”变“横”,横卧在珠江江底。经过多次移动,钢管与岸上的管网连接上。接着,工作人员将对钢管“灌水”。有了足够的重量,钢管就会自己慢慢地沉入珠江,停放在事先炸好的水下沟槽中。据了解,钢管沉放的最深处有8至9米。
钢管日处理污水12万吨
这两条钢管是保证西朗污水处理厂“东水西调”的关键工程之一。这两根钢管将把海珠区洪德片区每天产生的12万吨、原本直接流入马涌的污水收集,通过这两条跨江钢管输送到位于芳村区的西朗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实现“东水西调”。
据介绍,西朗污水集中处理分区位于广州市西南部,纳污范围为芳村区全部和海珠区部分区域,纳污面积约40.1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60.6万人。除正在兴建的日处理能力为20万吨的西朗污水处理厂厂区外,该分区还将新铺设污水管道70公里,新建污水泵站5个,全部投资约15亿元。 (记者陈永华 通讯员麦志坚卢绍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