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连续的水价调整,已使用水户从经济方面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但水资源的浪费仍未能完全控制住。为此,方方面面都在呼吁新价格体系尽早出台。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38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不含污水处理费)由1988年的每立方米0.14元调整到每立方米1.26元,年均上涨16.4%。大部分城市供水价格已经基本达到保本水平。深圳、厦门、银川等部分城市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了阶梯式水价,用得越多,水价单价越高。
深圳市并非水资源缺乏的城市,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深圳也成了典型的水资源紧缺的城市。为此,从1990年,深圳开始实施阶梯式水价,把全市用水户分为5类,对每一类用水户又设定了不同指标,超过指标的部分以阶梯增长的方式收取水费。几年之后,节约用水就意味着节约成本成了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理念。
节约用水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深圳市供水企业扩大规模和建设管网的压力大大减轻。更重要的是,通过阶梯式水价政策,居民在合理用水指标内可以低价用水,而供水企业又可以通过对指标外用水收取高水价,来取得适当利润。目前深圳居民水价阶梯分为两级,每户每月用水在30立方米以内,每立方米水价是1.50元;超过30立方米,每立方米2.00元。虽然深圳水务公司每立方米水的成本高达1.76元,但平均下来,每立方米水仍能有一定的赢利。
与深圳相比,河北省张家口市正在推行三级水价。水资源的紧缺,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大问题,然而,尽管这么多年来每天都在高喊节约用水的口号,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今,深圳等城市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统领节水工作,不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为节水走出了新路。这也正是资源紧缺使得价格“让步”的最好例证。
(中国水利报 作者:张占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