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1月14日讯)建成的10座污水处理厂中6座“饿肚子”,在建的3座中1座“休克”,在日前举行的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汇报会上,有关人士说,这对每天仅中心城区就排200多万吨污水的武汉,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占地23.8公顷的三金潭污水处理厂,位于汉口张公堤北侧。厂区内机器轰鸣,污水处理池内污水翻腾,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清澈。该厂是武汉亚行贷款工程之一,投资近5亿元,服务于汉口88万居民。
厂长李先成介绍,进口的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先进,处理后的尾水可达国家一级B类水质标准,“不但可用来浇花,养鱼都没问题”。但他转而无奈地说:“一期工程每天处理30万吨,二期建成可达到40万吨以上,但目前能流到我们厂的污水一般为24万吨左右,也就是说还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近年来,我市污水处理能力明显加快。目前,已建成的10座污水处理厂,每天可以集中处理污水达159万吨,污水处理率在2007年就已达76%,远高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2010年要达到70%的目标。但据市水务局介绍,10个污水处理厂中,南太子湖、黄家湖、庙山、汤逊湖等5个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收集管网还没有完全建成,同样处在“吃不饱”的状态。
阳逻污水处理厂停工
而阳逻污水处理厂(一期)遭遇了另一种窘境。
本月初,记者来到位于阳逻街万山村干汊湖边的施工现场,110亩的工地上空无一人,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氧化池、消毒池、配水井、污泥处理间等已建成,但水解酸化池等部分建筑仍没建起。附近村民说,这里已停工一个多月了。
据悉,该厂负责“回收”阳逻开发区20平方公里内的废水。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应在去年底投入使用,但到目前仍未完工。该厂工程项目经理蔡银志说,经过和有关部门协调,近期将重新开工,力争年内建成。
记者注意到,与之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还没铺设到污水处理厂,这意味着即使主体工程年底完工,也不能通水运行。
为何“饿肚子”?
市水务局污水收集与处理办公室主任袁观洁说,污水处理厂“吃不饱”,主要是因为城市部分污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设不配套,此外排污管网工程规划不完善,资金不足。
按设计规划,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长度为33公里,中途提升泵站4座,但实际建成管网不到10公里,泵站只有2座。另外据市水务集团基建办公室副主任黄文胜透露,黄孝河明渠沿岸的污水收集管网还没与主管网连通,黄孝河出箱涵截制闸仍没建成,这些都可能导致三金潭污水处理厂难以“喝”上黄孝河污水。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日排污水达200多万吨,每年仍以5%的速度递增,已建成6000多公里的管网。未来几年,若实现所有污水达标排放,至少还需建设1200公里的污水收集管道。
(来源:武汉晨报,作者:记者陈永权,上海供排水项目网胡旺云编辑,2008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