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方式:微生物群使劲吃水中脏物
据了解,参加府南河治污工程的微生物种类多达80余种。而针对府南河不同支流、流域污染情况、污染物种类不同,下水治污的微生物复合菌群就像开方子拣中药一样,种类、比例的配方各不相同。酵母菌、光合菌、硝化菌、球菌、肠杆菌、脂肪菌等微生物进入府南河后,经过7天到15天对新环境适应后,就开始使劲吃河水里的脏东西。微生物们吃得越多,繁殖的速度越快,每过几十秒,就能繁殖出加入治污行列的下一代。菌群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后,河里再多的脏东西,都会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治污“队伍”:微生物全部从本土提取
治理时,府南河将新建几个临时橡胶坝,河段被橡胶坝分隔成预处理段、厌氧段、兼氧段、主生化段及强化景观段,最上游一段河道中的河水又黑又臭,往下走,河水一步步去除细菌、悬浮物。
据介绍,为避免外来生物入侵,保持成都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将为府南河治污的微生物全部从成都本土提取。市民以前常常在成都的小河沟里看到的红线虫的原生菌也将加入治污行列。
治污效果:黑臭污水处理后可浇花
负责此次实验的工程师蒲林,向记者展示了一个饮水杯大小的玻璃瓶,里面装的黄色晶体颗粒就是一公斤重的微生物菌剂,而每克菌剂中都含有50亿-68亿个微生物。据蒲林介绍,这些微生物在固态时处于“冬眠”状态,一旦投入水中,会被迅速激活,经过15天左右的培养期后,每5至10克菌剂就可以处理1立方米的污水,成本只有0.3元到0.35元。蒲林还告诉记者,府南河样水里放入的菌剂液里只有一粒芝麻大小的菌剂晶体,但净化后的水,浇花不成问题。据称,由微生物群组成的“治污大队”将在11月前后投放到府南河治污。今年冬天,府南河将不会再发黑发臭,市民将不再闻到河里散发的臭味了。
(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