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0月19日电 昔日不法排污 今偿环保巨债——“十大环境违法案件”之首民丰农化的悲剧反思
新华社记者刘健、张琴、代群
重庆市民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有着耀眼的光环:铬盐产业亚洲第一、世界第五。可这家企业历年来竟然将有毒含铬废渣废水直接排入嘉陵江,造成严重污染。
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十大环境违法案件”,民丰农化污染案位列其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重庆市政府下决心关闭造成污染的老生产线。民丰农化开始为“环保债务”还债:银行催着还贷;英国合资方投资信心动摇;生产销售下滑。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9年呼吁:不能“要钱不要命”
民丰农化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生产一吨主要铬盐产品红矾钠就要产生三四吨废渣。近30万吨铬渣堆积于地面,被污染土壤达100多万立方米。更让人揪心的是:民丰农化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饮用水源上游的嘉陵江边,在老生产线排污口下游10公里处是沙坪坝中渡口水厂,8.8公里处是沙坪坝高家花园水厂,4.5公里处是梁沱水厂,2公里处是红雪饮料厂的取水口,1公里处是红光制药厂的取水口。
从1995年至今,在每年的重庆市“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彻底治理民丰农化污染嘉陵江水域的议案、提案都不下10份。1996年6月,50名人大代表就此联合质询市政府,称“不能要钱不要命”。
正是为解决污染问题,民丰农化被批准重新选址兴办新的生产线,市政府曾发文要求“新线建成后就必须关闭老线”。但新线在2000年就已建成,可其老线却一直没有关闭,源源不断的有毒废水废液,依然每天在流入嘉陵江。环保部门的监测表明,老线河边及回收废水的截水沟的铬渣浸出液的六价铬和总铬浓度,分别超标3159倍和1112倍。而废水中含有的六价铬进入人体后,易引发癌症等多种疾病,危害很大。
民丰农化为何宁愿每年支付约20万元的污染罚款,却不愿关闭工艺落后、污染严重、民怨很大的老生产线呢?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教授丁小中一语中的:“老线每个月的毛利高达300多万元,而新线由于前期环保投入费用较高,目前还未赢利,所以他们是能拖则拖,不愿舍弃利润丰厚的老线。”
污染大户与环保部门“捉迷藏”:废水处理设施停运
近年民丰农化也相继投入9000多万元用于污染治理,兴建了中转渣场、污水处理厂、用于截流废水的防渗沟等,虽有一定效果,但不足以解决整个污染问题。更耐人寻味的是,环保部门的调查表明,由于治污设备运行成本较高,民丰农化和环保部门玩起了“捉迷藏”:废水处理设施停运,回收沟跑冒滴漏,铬渣中转场无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的“三防”措施。市政府秘书长周慕冰在暗访民丰农化时,亲眼目睹了污水直排嘉陵江,可厂里人却谎称这是因为进行污水处理的添加剂没有了。
在采访中,民丰农化公司副总经理杨世伦竟这样告诉记者:“我们也十分重视治污,但有些事管不了。像废水回收池停电或跳闸、废水回收管道破裂、堡坎垮塌,都有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特别是雨季,一遇洪水每天都会发生渗漏事故。”
2000年至今,环保部门共对民丰农化环保违法行为进行了13次行政处罚,督促其治理污染,但收效不大。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深刻地指出:“重庆民丰农化是规模大、效益好的上市公司,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做到达标排放,但却为追逐经济效益而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忽视污染治理,擅自停运污染治理设施,偷排偷放、违法排污。”
副市长拍案而起,怒斥“尴尬的亚洲第一”
民丰农化久拖不决的污染问题引起重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多次敦促有关部门尽快拿出解决办法。8月26日,重庆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民丰农化的污染整治问题。会上,民丰农化公司负责人多次强调自己是“铬盐产业亚洲第一、世界第五,每年上缴利税上千万元”。主持会议的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当即拍案而起,怒斥道:“这是什么第一?这是尴尬的第一、可耻的第一。因为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不愿意搞这种污染严重的铬盐产业,你们才占领了市场,才有了这个第一。可是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这就是尴尬的第一。”
当民丰农化一再强调意外不可避免,为污染事故的发生辩解时,黄奇帆副市长再度拍案而起:“环境保护没有什么借口可言,不能说今天停电、明天设备故障,就可以污染环境。再出现这样的事,公司负责人应该马上撤职。”
会议最终决定三管齐下根治污染:明年1月底关闭民生农化的老生产线,兴建日处理8000吨含铬废水的污水处理厂,修建用于污水防渗的挡水墙。当民丰农化负责人又要为职工安置费用和资产损失费用讨价还价时,黄奇帆严厉地批评道:“这是你们为污染付出的代价。你污染了环境,就要为污染而买单,要怨只能怨自己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干这种‘要钱不要命’的傻事。”
今日偿还“环保债务”,企业面临“四面楚歌”
民丰农化开始为污染“还债”。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老生产线的1000多名职工安置,大概需要1000多万元,企业资产缩水约3000多万元。此外,重庆市财政还将投资350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厂和挡水墙的建设。
“其它的损失更加不可估量。”民丰农化副总经理杨世伦说,“自从企业污染被曝光后,英国合资方提出,如果不妥善解决相关事宜就要撤资,而且不愿兑现以前承诺的工艺和设备投入;企业的银行信用下降,各个银行天天追着催还贷款;原材料供应商害怕企业破产丧失支付能力,也不再赊欠货款;客商开始寻找其他生产企业,企业销售总量开始下滑;企业职工思想波动大,另谋他路的不少。”
时至今日,“四面楚歌”的民丰农化才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将为环境污染付出怎样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