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2月08日讯)环境和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无数有志于此的专家学者早已把环境和能源问题当成了自己的毕生事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任南琪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由“钟情”文艺 到与“水”结缘
任南琪教授能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绝非偶然。从他的成才轨迹就可看出,这是他辛勤耕耘、奋力拼搏的必然结果。
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18岁的任南琪考上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给排水专业当年是父母为我选的,我当时对此并不太了解。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个专业对我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而且在当时那个年代,学理工可以直接为国家建设服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任南琪最早一直“倾心”的是文艺,打小他就是班上的文艺骨干,尤其是竹笛演奏,已经达到了“准专业”水平,而且早就名声在外了。上大学以后,哈尔滨的一些文艺团体还曾到任南琪所在的哈六中找过他,邀请他加入。当年报考大学时,身为科技工作者的父母一致要求他学理工科,为了尊重父母的选择并兼顾自己的爱好,任南琪当时和家里达成一个协议:只考一次理工科,万一失败,就弃理从文。然而就是在这次人生路上的选择,让任南琪的命运从此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大学期间,他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了。特别是在大三时学了《水处理微生物学》后感触很深,开始逐渐倾向于污水处理方向的学习和钻研,尤其“青睐”微生物。而这时候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已经不能让任南琪满足,于是他又尽可能多地找来相关资料自学。本科毕业后,任南琪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污水处理专家张自杰教授从事污水处理生物稳定塘的研究。此后,任南琪一直从事微生物学研究,1984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9年他又师从我国环境工程专家、国际水科学院终身院士王宝贞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在攻读博士期间,他在自己所发明的“废水厌氧处理设备”中发现了“生物产氢的现象”,根据导师的指导,任南琪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经过深思熟虑,他大胆地选择了“废水生物制氢”这一国际前沿课题,并于1991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和深入研究,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有机废水处理生物产氢原理与工程控制对策研究》,取得了生物制氢研究的重大突破,这年他刚满35岁。
报效国家 服务于民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松花江水体出现硝基苯污染的危机。作为“松花江硝基苯重大水污染事件”国家应急科技专项发起人之一和总项目负责人,任南琪坚定地说:“哈尔滨的水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市政府要求我们全力攻关,作为我们研究水环境、水科学的哈工大市政学院,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我们对地方、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我们就有愧于自己的责任!”。
就这样,他和同事们一起日夜奋战,顺利完成了研究工作和项目验收。验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教授等一致认为,“他们圆满完成了国家任务,向政府和百姓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任南琪主持的“松花江水污染应急科技对策与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研究”课题,在我国率先建立了流域水体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决策管理支持系统,为今后发生类似突发性污染事件后及时决策,提供了数值模拟平台。并且,任南琪还先后承担了8项沿松花江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程设计,通过采用耐寒生物种群等新技术,使水处理费用平均降低约15%,为松花江流域污染减排和水生态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人师表 筑基铸魂
作为一个教师任南琪一直很关心学生,当听说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刘娇因母亲病重而不得不停止学业时,任南琪马上找到刘娇对她说:“把母亲接到哈尔滨来治疗吧,你的学费我负责,要是还不行的话生活费我也可以承担”。任老师就是这样,为了一个优秀的人才,为了自己的学生他可以付出很多。“对于一些贫困的博士生、硕士生,他都会主动了解给予资助。一定让学生生活上舒心、科研上创新,任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学生郭婉茜说。
“治学严谨,求实创新;为人师表,宽厚谦和;勤奋忘我,成就卓著。”这是任南琪给学生们的总体印象。博士生曹广丽说:“任南琪老师经常在自己的实验上突然有灵感时给我发短信,对我们进行指导,任老师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科研和学生,这一点让我很感动。”
“我们经常会收到任老师指导我们实验或者是一些我们学科的一些最新动态的邮件,这些邮件的发送时间往往是凌晨。”博士生赵鑫说。
市政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建政教授是任南琪第一批研究生,提到任南琪,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任老师虽然身兼多职,行政事务很繁忙,但是他对科研的敬业精神让我钦佩,尤其是作为老师,他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我多次看到任老师中午休息时,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论文,他几乎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任老师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他会针对具体问题随时随地的进行指导,他还经常下实验室,给学生进行实地指导……”
打造团队 和谐共赢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2004年,以任南琪教授为带头人的学院科研团队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研究方向为“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07年9月27日正式批准建设以任南琪教授为主任的“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建立完善的“城市水”理论体系、建设一流的“城市水”科研基地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保障国家城市水安全翻开了新的一页。2008年10月,“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国家创新研究群体”作为哈工大首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组评审。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创新研究的“国家队”,亦是科研院所最为关注的团队建设成果。
任南琪说:“我们所有的成就都离不开团结协作。我们之所以有今天,不仅是10名创新团队成员,还包括外围的几十名骨干教师……他们不只是在学术方面,更在道德思想方面都做得十分突出。大家在做任何事情时首先考虑到的都是集体和学校的荣誉,而非个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位与“水”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水处理专家,三十余载春秋献身我国环境事业,抱定赤子之心,教书育人。秉承“格物穷理”的精神,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任南琪带领他的团队,用他们的所学、所研、所创,倾力保护我国的碧水蓝天、净化人类生存空间……等待任南琪去开拓的事业还有很多,面对国家的使命、人民的期望,他没有停歇,一直在路上……
(来源:黑龙江晨报,作者:记者李波,上海供排水项目网戴晓红编辑,2009年1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