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1月13日讯)近日,京水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获得了市政府批复,在规划中明确了未来五年自来水集团将新增日供水能力200多万立方米,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线3000公里,通过科技创新,全面加强首都安全供水体系建设,把自来水集团建设发展成为国内供水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现代化供水企业。
不断提升供水能力,满足首都城市快速发展的用水需求。“十二五”期间,市自来水集团将加大供水能力建设和改造力度,预计新增日供水能力200多万立方米,使自来水集团总日供水能力达到528万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区408万立方米,进一步提高首都安全供水保障能力。
在中心城区,市政府和自来水集团将投资41亿元,建设郭公庄水厂以及对第三水厂、第八水厂进行改扩建,新增供水能力68万立方米;建设第十水厂,增加日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在郊区新城,配合相关区县政府将加快郊区水厂建设,通过14项水厂建设及改造,预计新增日供水能力86.2万立方米。
加大供水管网的新建和改造力度,不断提高供水管网运行的可靠性。“十二五”期间,自来水集团将规划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线3000公里,把供水管网打造成为“水质达标,输配稳定,运行安全,具有抗干扰力”的供水设施。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和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自来水集团将加大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供水管网的建设力度,规划新建供水管线1000公里,其中中心城区600公里。如建设郭公庄水厂及第十水厂供水干线,实施首钢、城南、海淀北部、朝阳东北部、丰台丽泽商务区等地区的配套供水管网建设,开展自备井置换工程管网建设等。
据了解,自来水集团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对现有的供水管网进行大规模改造,规划改造供水管线2000公里,其中中心城区1800公里。同时自来水集团将坚持“防范为主,抢修为辅”的新型抢修工作模式,积极采用管网漏失监测预警系统等科技手段,探索和实践与国际化大都市需求相适应的管网管理和抢修新体制、新机制,确保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建立首都供水安全的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自来水集团将围绕城市安全供水的实际需求,瞄准科技供水技术发展前沿,积极承担国家和市级相关科研项目,加大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强化技术的超前研究和储备,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形成确保首都供水安全的强有力支撑和保障体系。
当前,北京供水水源除了本地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外,还有河北省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等水库水源,未来还将利用丹江口水库水等外调水源,面对水源多样化、水质复杂化和原水水质不确定性等新形势,自来水集团将积极开展南水北调水质特征污染物识别和去除技术研究、超滤膜技术在新建水厂中的应用研究等8项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为确保首都供水安全提供超前技术储备。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上海供排水项目网李东晓编辑,2011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