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被天山、帕米尔高原、阿尔金山环绕,是我国最干旱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塔里木流域人口的增多,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遭遇严重破坏,加之对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利用,加剧了用水紧张的局面。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冰川融水资源,成了科技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科考队在科其喀尔冰川区进行了定位观测和冰川遗迹考察、流域内土壤温度分析,冰川区降水量蒸发量人工测观等一系列工作。并在科其喀尔冰川区海拔4200米和3100米处架设了自动气象站两台,主冰川融水径流水文断面处架设自动水文站一台,布设了雨量点九处及冰川运动、消融测量花杆60多根,并钻取两个样点的树木年轮样口,采取了100多个水化学样品。在研究中,动用了遥感技术等先进的手段,从区域冰川变化、典型冰川作用基本过程的研究出发,研究过程既考虑冰川变化的微观过程,又注意宏观特征。
据专家介绍,本次考察是“塔里木河流域冰川趋势及对水资源变化影响”课题内容之一。该课题拟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形成区的冰川变化研究入手,通过开展典型冰川动态变化的监测、浅冰芯积累量反演、树木年轮样品分析,并利用已获得的冰芯记录资料,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冰川演化的历史、近数十年来变化状况及其对近期向暖湿转型变化的响应和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该研究范围选择了我国西北干旱区冰川融水径流补给比例量大的内陆河进行冰川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这在国内外尚不多见。
(记者 王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