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专门为淮河截流作出重要批示,对临淮岗工程淮河截流成功表示热烈祝贺。他在批示中强调,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治理淮河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也是治淮史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对于确保淮北大堤、沿淮重要工矿城市和人民生命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建设者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精心施工,保证质量,确保临淮岗工程在2005年建成,提前发挥效益,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作出更大贡献。
今天上午,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在工程现场举行了隆重的淮河截流仪式。水利部副部长陈雷下达截流合龙令并发表重要讲话。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出席截流仪式并宣布截流成功。安徽省副省长赵树丛、淮委主任钱敏分别在仪式上发表讲话。水利部计划司、建管司等部门,沿淮有关省、市、县领导和参建单位代表参加了截流仪式。
2001年12月拉开建设序幕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淮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次治淮规划的重点工程,它的建成将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主要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及时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了包括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在内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设得到了党中 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8年国务院批准了工程项目建议书,2000年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年水利部批复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为确保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淮河截流成功,工程参建单位克服了施工环境和今年淮河大水影响等不利因素,通力合作,解决了工程征地、施工环境、淮河断航和导流等问题,针对此次截流的难度和特点,采取单戗单向进占、定位沉船、双向立堵合龙的方式,一次截流成功,确保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前1年实现淮河截流的目标。
淮河提前1年实现截流,是认真贯彻落实今年10月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在新一轮治淮高潮到来之际,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淮河人民交上的一份满意答卷,必将对加快治淮步伐,带动其他骨干工程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淮河截流后,建设者们将利用非汛期的大好时机,抓紧实施主坝填筑工程,力争在明年汛期到来之前基本完成主坝主体工程建设,同时将按计划抓紧实施副坝、姜唐湖进洪闸、临淮岗船闸和上、下游引河等单项工程。
据临淮岗建管局有关资料介绍,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跨河南、安徽两省,涉及固始、霍邱、颍上、阜南四县,主体工程位于淮干中游正阳关以上28公里,地处安徽省霍邱县与颍上县交界处。集水面积4.22万平方公里。该工程曾于1958年由国务院批准兴建,1962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而停建。
1969年10月国务院召开了治淮规划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要求在“四五”期间完成淮河中游蓄洪控制工程。1971年国务院治淮规划小组把临淮岗水库工程改为特大洪水控制工程。1981、1985年国务院两次治淮会议都肯定了临淮岗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但由于省际矛盾等原因,一直未能付储实施。兴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几代治淮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处于临淮岗工程上游的河南省,虽然有部分地区在工程淹没区内,但仍以大局为重,牺牲局部利益,支持工程的建设,谱写了团结治水的新篇章。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迄今淮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主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将提高到100年一遇,这对确保淮北大堤、沿淮重要工矿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淮河水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