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开采量严重超标 哈尔滨地下水资源告急

http://www.waterchina.cn 2003/11/25 14:38:00

今年夏季,由于旱情严重,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量呈上升态势,给城市安全带来隐患。

记者在哈市郊区看到,私自打井现象仍屡禁不止。他们多是生产矿泉水、纯净水的厂家,松北龙江第一村的许多饭店都私自打井取水。

对此,哈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哈市已出台文件,封停了市政供水管网范围内自备的地下水井。经专家勘察测定,曾设定这个市的地下水开采量为每天20万吨至22万吨,但目前哈尔滨地下水开采量达到每天30万吨至40万吨。严重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以每年0.5米的速度下降,造成地下水采补严重不平衡,在下沉严重地段,有的建筑已开裂,并形成江水、河水倒灌,地下水质严重污染,如继续持续下去,地下水将出现枯竭状态。目前全市开采量超标,是因为有些单位不经审批私打地下水井。随着城建规模扩大,用于基建临时用水的地下水井也越打越多。

水位下降“漏斗”漂移

今年7月,“龙江环保世纪行”检查采访团检查了哈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结论是,哈市城区内地下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而且随着城市公共供水对地下水开采量的加大,哈市地下“漏斗”发生漂移。目前,哈市原来以重型机械厂为中心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已经漂移至以菅草岭水源地为中心,漂移了四五公里。

“漏斗”区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过度开采。统计数字显示,哈市地下水日补给能力为22万立方米左右,而目前地下水的日开采量为30万立方米以上,每天超采近10万立方米。

有关专家的观点是,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不仅会造成地表土壤下沉、建筑物开裂,而且会影响地下水水质。地下水补给通常依靠自然降水,而开采过量,降水不足时,则会出现河流污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的现象。

节流开源当并举

哈市新的节水条例明确规定,地下水位年下降大于1米的地区,不准开凿新井;地下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禁止开凿饮用水井;城市公用供水管网范围内控制凿井。对违法凿井的,限期回填,并处2万至5万元的罚款。

今年8月份以来,哈市水资办在全市范围内对饮用水设施进行了专项检查。龙江环保世纪行时发现,通过地下水超采区严控凿井工程等保护措施,哈市自备水源地下水日开采量由原来的33万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13.1万立方米,城区地下水水位开始回升。

解决地下水问题,节流与开源应当并举。对此,哈市政协委员刘云程建议,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城市节水条例,通过推广中水回用、使用循环水等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哈尔滨应采取“多元化供水”,又因哈尔滨是水质性缺水城市,因此应加强对拉林河谷地下水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同时,更要充分利用好地下水资源。

加强立法保护地下水,对水源保护规划,不宜只单纯加强磨盘山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同时应加强对整个哈尔滨地区水源地的保护,如不能削弱对二龙山水源地的保护等。从河系出发,应加强保护“两河”——阿什河、拉林河,特别是拉林河谷,保护了“两河”,就保护了“哈尔滨的生命线”。

相关背景

哈尔滨市城区内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属透明、无味、中硬中水性,是优质的生活用水。于是,一些用水单位把眼光转到了地下,纷纷凿井开采地下水。城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呈现出超采状态,到八十年代初最高达每日开采58万立方米,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以重型机械厂为中心的地下水位下降的“漏斗”面积达380多平方公里。这是记者日前从哈尔滨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获悉的。

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最新调查也显示:哈市市区地下水长期以来采得多、补得少,而且水质量不容乐观。

监测总站在哈市市区共布地下水位监测点121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70个。据该站工作人员讲,目前市区地下水总的趋势是北升南降,北部地区地下水主要以上升为主,目前的上升幅度与2001年相比略降;而西部和南部则以下降为主。 (东北网  作者:门薇薇 张晓荭 卢军 )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哈尔滨卫生监督部门检查生活饮用水安全(2007/2/13)
 哈尔滨市实施节水重点推进工程(2006/12/28)
 哈尔滨4个水污染防治项目获国家补助资金1010万(2006/11/7)
 哈尔滨磨盘山供水一期工程竣工在即(2006/8/9)
 哈尔滨信义沟污水治理工程今年年底有望启动(2006/7/28)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