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量评估完成 地下水开采严重“透支”

http://www.waterchina.cn 2003/11/27 15:09:00

 近日,从甘肃省地矿局传来消息,河西走廊地下水勘察项目顺利通过了中国地调局的验收。此次勘察发现,河西走廊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2467.17×108m3/a,目前地下水开采总量为21.124×108m3/a,经过综合评价之后,确定了该区平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仅为20.560×108m3/a,这表明河西走廊地下水开采已呈过度状态。
  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是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工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20年以来,随着河西地区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水利化程度的日臻完善和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很多盆地的水均衡及水盐关系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泉水资源不断削减等水文地质问题,并成为水质恶化、植被衰亡、草场退化乃至土地盐渍化、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进一步勘察评价和综合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水资源系统,提高合理开发及有效利用水平,对于促进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西走廊地下水勘察》项目是中国地调局首批启动的地质大调查项目,项目周期为2000年1月~2003年12月31日。经勘察发现,河西走廊平原由22个规模不等的构造第四系~地貌盆地组成,有规律地呈南北两排展布,盆地基底由第三系、白垩系组成,南深北浅;其平原区地下水富水性由南向北逐渐变弱,并呈现由南向北水质由淡水向咸水带过渡的趋势。
  此次工作还对河西走廊的地质环境进行了专项评估。评估认为,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该区南盆地水位下降5~8米,最大可达10米,其他各盆地的水位变化也较明显。该区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盐碱化加剧、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等。
  中国地调局的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目的任务明确,工作量布置合理,技术方法得当,收集资料详细完整,所得结论科学可靠,为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另悉,在此项目中有关单位联合开发的GIS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将打破过去按照流域进行水资源评价的陈旧模式,使全国的水文地质调查均可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评价,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中国环境报)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下月施行(2004/12/27)
 甘肃省水资源缺口扩大 年缺水量15亿立方(2004/9/23)
 甘肃白银将斥资2.6亿治理黄河污染(2004/7/23)
 环保总局列出10个污染最重城市名单(2004/7/15)
 《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草案)出台(2004/6/28 8:11:00)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