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沈阳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开始被打破。
“政府管理的事项仍然很多,政府机构设置不尽科学,行政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在昨日开幕的中共沈阳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作上述表态。
在张行湘所作的题为《加快推进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报告中,特别强调政府角色必须转变,放开行政管制,使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向为市场主体服务方面发展。
沈阳市明显加快了全面市场化的步伐,在国有企业改革、政府功能安排以及民营经济走向等方面,都有了有实际意义的突破。
在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方面,张行湘透露,今后无论是已经转制、正在转制,还是将要转制的,原则上都要变成民营企业。具体要求是,明年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而且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工业企业以及商业、城建、房产等行业的企业,两年内全面退出国有控股地位。
“国退民进”政策不止于此——煤气、自来水、交通、城市基础建设设施等国家垄断企业,也允许引入外资或民间资本。所有市属国有大企业两年内也需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造,鼓励境内外资本收购、控股、参股这些大企业,以期实现国企集团投资主体化。
“对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报告中的表述确认了今后沈阳的政府职能走向。政府此次被描述为“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需提高)应付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这与沈阳曾经的管理强势呈鲜明对比。
种种迹象表明,沈阳市政府有决心不再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其中“妨碍市场开放和竞争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引人关注,“把企业自主范围内的事情还给企业自己办理”被视为体制松绑的信号。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被此次全会推为重中之重,张行湘表示,政府“要十分注意引导民营企业抓住国有中小企业转制的有利时机”,更多地进入全国500强。另外,支持民营资本进入一切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
沈阳的目标是,两年内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达到60%%以上。
(华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