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提出力争用5~7年时间建成节水型城市,全面步入节水型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六条保障措施:一是以法制手段为依据,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激励机制。完善市、区(县)、街道办事处和市、系统、单位两个三级法律管理体系。二是合理实施宏观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用5~7年时间全市用水总量宏观控制目标分别为36亿~40亿立方米,年平均用水增长率严格控制在1.5%以内,其中城市用水量严格控制在17亿~18亿立方米以内,农村用水量控制在19亿~22亿立方米以内。三是突出科技节水。工业节水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为核心,以再生水回用于冷却系统,提高浓缩倍率为目的,促进工业增长与水资源协调发展;城市节水以降低管网漏失率,提高城市载体水平;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为目标,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四是经济结构调整,压缩高耗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冶金、化工、医药和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支柱产业。农业节水重点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节水技术。五是建立市场运行机制。按照同一用户同质、同价,不同行业、不同水价,超限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和阶梯水价的原则,依法加强水价的科学管理,加快由供给水向商品水的转变。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社会合力,营造良好的节水氛围。
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