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何时用上直饮水?
■封面文章
本报讯 就在水乡珠江三角洲水质性缺水问题日趋突出的时候,一场以分质供水为标志的饮水革命正悄然启动。
目前,珠三角已形成一支大约由47个工程公司组成的分质供水工程技术队伍,完成管网直供水工程项目30多套,惠及用户近8万户、35万居民。东莞市是全国分质供水开发最活跃、入户率最高的地区;广州市也要在2008年把优质水送到全市居民家中;深圳更是提出,用两三年时间实现全市分质供水。
广东省计委公布的《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优质供水网建设规划意见》则称,2020年要让珠江三角洲城市实现管道直供优质饮用水。
居民愿望为何如此迫切?
个别饮用水源受污染是重要原因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污染情况不容乐观,甚至个别饮用水源也已受到污染。
自来水处理工艺与水源水质的变化不相适应也导致供水水质出现一些问题。与此同时,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输配水管以前多采用铸铁管、镀锌钢管、钢管以及钢筋混凝土管等,极易造成输配水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还有建筑物中自用水泵、水箱、水池等,由于管理不善,也造成饮用水的“二次污染”。
作为各级政府“民心工程”之一
分质供水迅速扩展
水质性缺水危机的日渐加深,近年来催生了以“纯净水”为标志的饮水革命,逐渐形成了饮用水这一新型行业,并引发了烽火四起的“饮用水大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林林总总的家用净水器以及瓶(桶)装饮用水进入了千家万户;管道直供式分质供水也逐步启动并延伸到居民家中,甚至作为各级政府的“民心工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发展规划。自来水作为城市饮用水一统天下的传统方式也由此被打破,形成了以矿泉水、纯净水(包括太空水、蒸馏水)为主流,还有天然净水和各种活性水等多元化和多样性发展的新格局。
将自来水或地下水深度净化成可直接饮用的优质水,在广东房地产开发中也日渐成风,成为房地产商提升楼盘品质的一大卖点;同时,直饮水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延伸到学校、机关甚至公共场所。
市场广阔潜在利润丰厚
经营企业纷纷抢滩
近年来渐成气候的“分质供水”,主要是指在小区内的优质供水,分桶装供水和管道供水两种方式。“管道分质供水”就是在小区设立净水站,将自来水进一步深度处理、加工和净化,在原有的自来水管道系统基础上,再增设一条独立的优质饮用水供水管道,将水输送到用户。
据悉,由于分质供水是一个持续消费的行业,收取初装费之后,分质供水厂商还可以不断地按照实际消费水量收取水费,市场“钱”景一度为众多投资商追捧。丰厚而又稳定的回报,甚至让厂商不惜与房地产商利益分成,以换取小区准入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大约由47个工程公司组成的分质供水工程技术队伍,其中90%的市场集中在10余家上规模的企业手中,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广东质监局已开始审核
直饮水质将达发达国家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将不仅停留在净水管路的铺设和净水设备的建造上,还应提前介入,在尽量争取净水管与新建住宅小区的“上水管”同步施工减少施工量和建造成本的同时,还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行业标准。
据悉,目前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已经制订了《广东省管道直供饮用净化水质标准》,而广东质监局也已开始对其进行审核。该标准的考核指标共有88项,远远高于桶装水30多项的考核指标,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通行的水质标准,其中对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基本达到全球最严格的美国饮水标准。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