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中线工程从丹江口调水后,远期将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三峡水库以下的长江干流引水增加北调水。
今年11月,随着中国工程院“引江济渭济黄”调研座谈会和南水北调工程大宁河补水方案评审会在渝的相继召开,两个补水方案被提上议事日程。早在2001年, 巫山县和开县就开始相关的准备工作,巫山推出了大宁河补水方案,开县则推出了小江补水方案。
昨日下午,巫山县副县长马凌云组织相关人员对南水北调大宁河补水工作再次进行讨论。今天一早,他将飞赴北京征求专家们意见,形成最新方案。他说,这个月底就要把方案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争取顺利实现立项。
“南水北调”为何要在重庆取水
丹江口供水力不从心
南水北调中线从大宁河补水,这是巫山县多年的梦想。该县副县长马凌云说,按照既定的方案,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将从丹江口直接抽取汉江水源,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到达首都北京。
“但丹江口是否有这么多水可调呢?”马凌云告诉记者,早在2001年,我国著名水利专家谷兆祺、施熙灿、马吉明等经过大量的勘察和研究认为,丹江口给北京调水,而丹江口得需要其他地方补水。
因为按照设计方案,丹江口水库大坝将加高13米,年调水量约110亿立方米。“而汉江流域目前的年需水量就达到了240亿立方米,近10年来汉江的年均径流量只有280亿立方米。”不仅如此,汉江两岸用水量还在节节上升,仅湖北一省就有22个中等以上的城市靠汉江提供水源。另外,临近的陕西省也准备实施自己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把取水口确定在了汉江。
中线工程近期完工后,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平原的中西部,供水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由于引水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
大宁河补水两大设想
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广、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保证中线清水长流呢?专家们提出了引汉(汉江)与引江(长江)相结合的方法。
三峡工程135米蓄水后,大宁河形成了20平方公里的内湖。而175米蓄水后,内湖面积将增加到40平方公里。最后专家们倾向于将长江取水点定在大宁河。
巫山县政府获得这一消息后,迅速组织专家展开大宁河补水方案的论证,并在2002年春节前完成了几大本方案的制定。
怎样将大宁河的水送到丹江口呢?巫山县当时制定补水方案提出了两大设想。一是建一座扬程为245米的泵站,经过输水隧道,将水调至汉江支流堵河上拟建的潘口水电站,经过黄龙滩电站,注入丹江口水库。二是先在大宁河上修建剪刀峡水库,建一座扬程为215米的泵站,经30公里的输水隧道,将大宁河的水调至潘口水电站上一梯级水库松树岭水库。据了解,两种方式的调水量都将在80亿立方米左右。
小江调水济黄河
在大宁河补水方案如火如荼修改的同时,开县原小江引水方案也开始进行调整。据介绍,这次修改后不再是与大宁河争着把水送到北京,而是要在方案上把水通过渭河送到黄河。
2002年3月全国政协会上,在渝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教授雷亨顺对南水北调中线小江补水方案进行了呼吁。雷教授提出的方案是在开县取水,将水提升400米,送往城口,经汉江上游,进入陕西、穿越秦岭、顺流进黄河、经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调节,再经过隧道封闭输水到华北平原至北京。
为什么要在小江取水呢?“这样首先可使开县淹没区的消落带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据雷亨顺教授介绍,由于开县地形特殊,三峡大坝蓄水后,以后每年的盛夏季节,库区泻洪减少库容,水位降低后,开县将有的45平方公里的淹没区“暴露无遗”,而这一隐患一直找不到解决办法。“一旦小江方案得以实施,消落带就会自然消失。”
雷教授认为,从长江流域调水,补偿渭河与黄河下游河道的生态用水,对于根治黄河、带动西部扶贫开发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峡取水收益多多
“如果两项工程都能得到顺利的实施,这对三峡水体的保护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昨日下午,对三峡工程倾注了大量热情的重庆大学教授雷亨顺对记者说。雷亨顺说,实施这两项工程,使三峡水库在防洪、发电、通航的功能外,又增加了一项“新功能”———供水。要让北京喝上清洁的水,要让黄河也流上清水,作为源头的三峡库区水体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势必会增加水体保护的投入,库区沿线也将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这对三峡库区都是一件大好事。而且库区85%的水域在重庆,在此取水将会对重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以上由李伟采写)
来源: 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