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的上涨是否能让水务板块上市公司都获益呢?应该讲,上市公司大都为行业龙头,它们在原水供应、技术设备、管理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等多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这一利好,理应在上市公司中得到充分表现。但对原水股份进行采访时,记者却听到了一段更为理性的回答:价格可以在任何环节上涨,却不是在每个环节都会上涨。除了加强水资源的规范管理,水务上市公司能否从水价上涨中获益,关键是能否成功地在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业务中都有发展的空间,在水务产业链得以优化与延伸进程中获得效益,从而赋予公司较大的提升利润的机遇与可能。
这种理念在水务上市公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水务公司也正是在这种理念支持下积极扩大产业链,以争取更多利益。
从今年6月开始,首创股份陆续采取了重大举措,在水务领域屡获突破:6月,公司与法国威望迪水务共同投资设立首创威水投资有限公司。7月,公司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共同投资设立北京京城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原水股份则大举向污水治理进军。2002年6月,公司斥资16.40亿元,收购上海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资产,公司在引水主业的经营基础上,将经营范围向水务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拓展。
武汉控股则是以2900万元的价格收购武汉市城市排水发展有限公司所属武汉市水质净化厂,将排水业务纳入旗下,为确保来年的业绩增长拓展了新的渠道。
水务市场同时也是外资积极介入的对象。法国威望迪水务先后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地落户,香港国中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国中水务有限公司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及其下属中国环境保护公司共同签署了《中国环保水务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未来3年,在南水北调沿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三峡库区和京津沪渝城市带等区域,投资建设和收购30至40家污水处理厂,形成总资产达5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最大的跨区域、跨流域大型专业化水务集团。与此同时,国内一些非水务主业的上市公司逐渐以并购水厂或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向水务产业渗透。截至2003年上半年,共有16家非水务主业上市公司投资于水务产业。
随着水资源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水务公司的盈利空间将有效拓展,水务板块将成为蓝筹股的摇篮。但同时,水务市场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谁能获得超额利润关键看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