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结果显示: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综合评价,监测的33个省界断面中,水质良好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源地的Ⅱ类水和Ⅲ类水断面占27.3%,水质一般可作为工业用水的Ⅳ类水断面占24.2%,水质受到污染可作为农业用水的Ⅴ类水断面占12.1%,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劣Ⅴ类水断面占36.4%,水质达标率为54.5%,其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11月份淮河流域开始进入枯水期,随着水量减少,水质污染逐渐加重。11月省界水质较上月相比,Ⅴ类水和劣Ⅴ类水所占比例上升了15.2个百分点,水质达标率由上月的75.8%降至54.5%,下降了21.3个百分点。其中,淮河干流综合评价达到Ⅲ类水目标的断面仅有7个,占53.8%;超标断面6个,超标率为46.2%,其中Ⅳ类水断面4个,占30.8%,Ⅴ类水断面1个,占7.7%,劣Ⅴ类水断面1个,占7.7%,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