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告诉你百年供水史和上海自来水水量和水质发生的巨变。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出席开馆仪式并为展示馆揭牌。
据了解,120年前在上海杨树浦诞生了中国第一家采用地表水的水厂,上海成为我国第一个用上自来水的城市。在以后的近70年时间里,由于殖民统治和战乱不止,上海虽陆续建造了一些自来水厂,但城市供水规模很小。解放前全市日供水能力仅53万立方米,供水区域人口约440万,其中有130多万居住在危棚简屋的穷苦劳动人民用不上自来水。
1962年,被列为当时上海八大重点工程之一的长桥自来水厂的兴建,是上海城市供水发生根本变化的一个开端。长桥水厂也是第一家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大型现代化水厂,为以后上海供水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上海自来水行业的飞跃发展期,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7年,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建成通水;1992年开辟长江第二水源,结束了上海120年来仅靠黄浦江单一水源的历史,上海市民实现了喝上优质水的愿望。
如今,上海市区的供水面积已从1949年137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1014平方公里,市区的城市供水管网总长度也从841公里增加到8720公里,供水人口超过1000多万,上海目前全市总日供水能力已超过了720万立方米,供水能力仅次东京、莫斯科,居世界特大城市第三位。
进入新世纪后,上海的饮用水检测标准不断提高,水质检验指标从解放初的20多项增加至目前的96项,自来水质量大幅提高。据最新检测结果,上海的自来水水质已全面达到或超过国家有关的标准,管网水浊度、余氯、细菌和大肠杆菌四项和35项综合指标合格率多年来一直稳定在99%以上。
据悉,位于杨树浦路830号的“上海自来水展示馆”不久将向学生、普通市民和中外游客开放,成为上海塑造城市精神、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人文与旅游的新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