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是为缓解深圳城乡缺水矛盾,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市“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建成以后,东江水源源不断地引入深圳,累计提供的水量已占全市供水总量的1/4,满足了200多万人的用水需要,被誉为深圳的“生命线工程”。但是,由于配套工程尚未完善,现阶段只有关外的宝安和龙岗两区能享受到洁净的东江水,广大的特区内居民只能“望水兴叹”。
东江梅林支线工程的兴建,将东江水源直接引入深圳特区内,从而彻底改变特区水质性缺水的状况。据东江水源工程管理处介绍,梅林支线工程直接从东江供水网络干线隧道内取水,通过全封闭式自流输水到达特区内的梅林水厂,全长3785米,日供水量可达100万吨。梅林支线工程总投资为6000万元,预计在2005年3月竣工。
卓钦锐副市长在开工仪式上表示,梅林支线是东江水源工程第一条深入特区内的供水支线,也是造福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它的动工兴建,是对市政府“让广大市民喝上最洁净的水”承诺的兑现。
据悉,东江水源工程的第二条支线——笔架山支线工程,也将在明年初动工兴建。
背景资料:
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由东部供水水源工程及供水网络干线工程两部分组成,自东江上游惠阳市境内的廉福地取水,由东向西至宝安区松岗镇,全长136公里,采用全封闭式输水,总投资37.99亿元,一期工程设计年引水规模3.5亿立方米,二期工程设计年引水规模7.2亿立方米。工程于1996年11月30日动工,2001年12月28日主体工程完工并投入试运行,与东深供水工程一起形成覆盖深圳东西的双水源保障体系。
相关报道:
自来水水质每月公报
从明年1月1日起,深圳市水务局将建立水质公报制度,每月定期组织检测全市的城市供水水质状况,并在主要媒体和网站上进行公布。
据水务局介绍,每月的水质检测将包括水厂原水、出厂水和市政管网水三个方面,覆盖了自来水从水源到最终用户的整个过程。
深圳26家供水企业下属的58个水厂,都将设立水厂原水和出厂水的水质监测点,同时按水厂的供水规模确定了260个管网水取样点,并由水务局委托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和国家城市水质监测网深圳监测站进行取样和检测工作。
同时,水务局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深圳水质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水质公报的检测指标。水厂原水的检测偏重水质本身的指标,包括PH值、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铁、锰共5项;而出厂水和管网水则偏重自来水的处理和二次污染情况,包括浊度、余氯、PH值、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5项指标。被监测的任何一个水样的任何一项指标超标,则判定为水质不合格。每一次的监测结果,都将向社会公布,并且每年度将公布26家供水企业水质年度综合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