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加剧中国水危机
《2006人类发展报告》:气候变化加剧中国水危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资料图片:11月9日,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在南非开普敦公布《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目前有11亿人用水困难,每年有180万儿童死于不洁净用水引发的腹泻,而非洲国家的饮水危机尤其严重。 2006年2月22日,尼日利亚纳斯科农场的村民在几乎干涸的水坑中取水。 新华社发(冉绿林摄)
11月1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北京发布的《2006人类发展报告》中文版指出,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不断上升体现出中国人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仅在过去3年中,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上升了25位,在175个发展中国家中名列第81。
这份主题为“透视贫水:权力、贫穷与全球水危机”的《2006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世界对于千年发展目标中有关将无法持续得到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减半的指标有望实现,主要是因为中国和印度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中国国内人均水的可用量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在确保水的持续性供给上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气候变化可能加剧中国的水资源供给压力,这将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资源稀缺的华北地区5.38亿人的生活。
全球变暖影响中国3亿农民
报告强调,全球变暖引起了对未来冰川融水流量和时间的严重关注,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目前进行的对水资源的重新调配。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冰川消融,这种变化会对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多达3亿农民产生影响。现今,中国几乎所有的冰川都已经开始消融,而冰川的消融意味着到2100年,西藏的大部分冰川将会消失。
水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报告对中国在满足农村居民需求上取得的进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现在,省级和县级政府对设定的目标进行了监察,并在农村地区投资建设和发展卫生公厕。农村卫生设施覆盖率在5年内翻了一番,这些举措让人印象深刻。”
虽然在农村水和卫生设施上取得了非凡的进步,但中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水污染继续威胁中国的水资源安全。报告援引国家环保总局的材料指出,在为全国将近一半人口提供用水的海河、淮河、黄河水系中,有超过70%的水受到严重污染。
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持续的工业增长使类似一年前松花江事故那样的工业事故发生率增加。松花江事故不仅威胁到了300万哈尔滨人民的生活,而且影响到了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民的生活。因此,加强水安全问题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
中国水资源管理亟待改进
中国华北地区将会在为人民提供安全用水的问题上面临长期挑战。海河、淮河、黄河3条河流用不足中国水资源总量8%的水供给着中国接近一半人口的用水需求。报告指出,水和卫生问题首先是穷人面临的危机。在中国,大约有一半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海河、淮河、黄河流域。
由于黄河发生的变化,华北地区亟待制订可持续的水资源政策。现在黄河的水量已经非常少,在低水期几乎断流。当前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反映出,直到最近,水资源还没有合理的价格,这导致了水的过量消费。报告指出,水资源的定价和需求管理在中国的水资源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11月20日)(水业中国网戴晓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