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6月6日讯)昨日上午,国家环保总局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介绍了《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最新进展情况。
水污染未得到治理
张力军开门见山地指出,“由于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饮水安全问题是我们环保部门第一位的首要任务。”
据他介绍,在近两年的环保专项行动中,都把保障饮用水安全列为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其中,2006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解决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问题,为此环保总局要求所有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在2006年年末全部关闭。“今年,我们的专项行动又增加了对所有饮用水源地的二级保护区内的2000年以后建设的排污口也要全部取缔。”
尽管张力军认为上述两大举措显示出了政府在保障饮水安全上的决心,但是他亦坦陈,我国当前的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于中度污染。
“总体来看,我国的水污染是属于稳定状况,既没有多大改善,也没有下降。”他说,这种对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是基于对多个污染因子综合考量后做出的评价,“如果仅就控制的COD来进行评价,水质是有所改善的”,但是“现在水污染的主要因子氨氮已经开始出现。”
空气质量开始好转
据介绍,2006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监测的55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占9.1%。
张力军说,与上年相比,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城市比例增加了4.7%;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减少了2.1%。此外,113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比上年增加1.7%,劣三级城市增加了0.9%,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也比上年略有降低。
“2006年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张力军介绍,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总面积达15153.50万公顷。
太湖水氮磷含量偏高
对于近来备受关注的“无锡蓝藻”事件,张力军此间未予回避。他认为,无锡蓝藻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张力军解释说,今年无锡太湖的水位比往年要低,湖内水量少,加之去年是暖冬,导致今年4月无锡的平均气温基本上处于20摄氏度的偏高位,这样的气温适合于蓝藻的生长。
在他看来,除了以上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在这次事件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助推作用。“这些年太湖的治理使太湖水质局部有所改善,但是这个改善的指标主要是COD(化学需氧量),氮磷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关数据也显示,目前太湖湖体中的氮磷浓度依然比较高,太湖呈全湖性的富营养化趋势——2006年,太湖湖心区平均氮磷的含量分别比1996年增加了2倍和1.5倍。5月份以来,太湖大部分水域藻类叶绿素的含量局部地区高达每升230多位,这就为藻类生长提供了一个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驻京记者郑春峰,2007-06-06)(水业中国网戴晓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