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宜兴,太湖治污难题的缩影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6月6日讯)“太湖的污染主要在于西太湖。”说话间,太湖水文监测局办公室毛主任用笔在《无锡交通旅游图》上,从无锡市鼋头渚(无锡市著名旅游风景区——记者注)到浙江省湖州市洪桥镇之间划了一条线。此线以西,就是备受关注的太湖污染“重灾区”。这是以无锡市所辖宜兴市为中心的一块区域。
“宜兴(治水)自身压力很大,还要承担外部压力。”宜兴市水利局副局长王继根向本报记者如是强调。十余年来,太湖之畔的宜兴市以传统化工产业兴市,经济发展迅速,伴随产生了强大的环境保护压力,不断有企业被曝光向太湖直接排污。同时,宜兴位于太湖西部多条入湖河流的下游,上游产生的各种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物在这里汇集,最终进入西湖。宜兴治水陷入了内忧外患。
内忧
6月4日,宜兴市周铁镇。刮着东风,偶有零星小雨,太湖岸边弥漫着轻微的腐臭味。“今天的收获很小,不到100斤,还没平时的一半多。”上午十点来钟,钟仲明靠了岸。刮东风的日子里,钟打鱼的收获会很少。一刮东风,蓝藻等污染物会漂向太湖西岸,鱼将会远离这一水域,游向湖中心。
钟是宜兴市周铁镇北准村渔民,他对自己赖以生计的太湖表示出了失望:蓝藻大量繁殖、死亡,腐烂后湖水变得很臭;水的颜色随着化工厂的排污而变浑,“经常打到身子烂掉的鱼,像人得了皮肤病一样。”
由于主要水源地是横山水库,宜兴没有成为无锡自来水事件的受害区域。但是,在周铁镇,水的问题让村民比无锡市民更焦虑。据周铁镇村民介绍,这里的村民家大多都有家用水井。太湖边的井打到三五米就有水,开井成本300—500元/口。井水如果用水泵直接从井底抽上来饮用,会带有臭味,村民只好用水桶打水,打上来后还要再沉淀一天才能饮用,否则臭味难除。在周铁镇有些村,“100多米的深水井的水才好吃。”
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陆主任曾向本报记者表示,沿太湖区域的井水由于离地表近,井水里渗进了大量的农药和工业污染,多为中度到重度污染水。
6月4日晚。汽车一进芳桥镇地界,就能感觉到一股轻微的刺鼻味道。刚进入周铁镇地界,刺鼻的味道便开始浓了起来。出租车司机告诉本报记者,这种气味晚上比白天要浓烈得多。6月5日白天,记者赶到同一路段,刺鼻气味已消失。
从周铁镇通往丁蜀镇的公路两旁,化工厂星罗棋布。密集处,化工厂一家挨着一家,一公里范围可达十家。在周铁村通往中新村的公路上,记者粗略估算一下,约有三十家化工厂。据在周铁镇开出租车的王继文(音)介绍,沿路大约有近20个村,几乎每个村都开有化工厂,数量少则一家,多则五六家。据周铁镇政府网站的统计数据,2006年全镇化工企业数量从1998年的330多家下降为121家,化工占全镇经济总量已从1998年的85%下降到40%左右。
这些化工厂绝大多数为私人投资的小型化工厂,已经曝光的众多现象表明,“由于利润,很难在污水治理上投入大的成本”,而是直接将污水排入了内河。据宜兴市水利局副局长王继根介绍,为了周铁等镇小型化工厂的排污治理,宜兴市以镇为单位建立了5个集中处理中心,有些乡镇尚未建成。
就在记者沿路探察化工厂时,师渎村公路段一家化工厂正朝路旁的内河排着褐色的污水。此处,有四家化工厂紧紧相挨,经过这里时,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
布满周铁镇各个村落的内河,如同人体的血管般彼此相通,最后将直通向太湖这个“心脏”。十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可通过内河行船将自己种植的稻谷等,运到常州等地去变卖;如今,这些内河却几乎都成为了排污河。“太湖污染在宜兴,宜兴污染在周铁”,周铁人将自己困在了“水”问题上。
外患
在水利部太湖局的《太湖流域水利资源分布图》上,太湖西部的宜兴市河流纵横、塘圩连片,水系丰富而复杂。复杂的宜兴水系为宜兴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为太湖之西的广大地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通湖通道。
“我们都不能在内河口建闸。”王继根副局长所说的内河,是宜兴市水利局治下的主要入湖河道,共计55条,500余公里。建闸挡污本是太湖中下游平原特有的简单可行的治污办法,但是,这55条河道不但是宜兴地区各种入河水的排水、排洪通道,同时,它们还为处于宜兴上游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提供了相当一部分排污容量。
太湖水文监测局重点监测的“太湖上游地区主要10条入湖河流”中,有4条位于宜兴市辖区内:太氵鬲运河、漕桥河、殷村港、南溪。而这四条重要入湖河流,分别是常州市辖内武进区、金坛市、溧阳市三区的下游地区。
“每年汛期,从上游下来的各种污水不知道有多少。”王继根无法计算这一污水量。他以治下的入湖河道清淤工程为例向记者说明数量之大:2006年9月以来,为了净化入(太)湖河流的水质,宜兴市以清淤5—6元/立方米、总投资1.8亿元的工程代价,计划至2007年6月汛期前完成2300万立方米的河道清淤任务。这些河道主要就是宜兴处其下游的入湖河道。
6月的太湖流域已经进入主汛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是宜兴市抗洪压力最大的时期,宜兴防洪系统此时已是战备状态。
不能建闸挡污,更不能任污水自流。“省里每年给我们的排污额度并不多”,王继根说,宜兴就这样被夹在污水中间。于是,修建圩区是宜兴地区重要的防洪除涝工程措施。2007年汛期到来前,宜兴确立了11块5000亩以上圩区,这种建于低洼地区的圩区,在汛期将被无法进入太湖的洪水倒灌,涝成一片汪泽。“我们往自己地里灌,水退后给老百姓赔偿。”王继根坦陈有些无奈。
现在,摆在宜兴市面前的还有“突然转向的台风”。作为内陆湖的太湖,本来很少成为台风中心地带。但是,受全球大气候的影响,宜兴2005年、2006年连续遭受台风袭击,2007年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宜兴只能等待。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实习生李鹏、记者黄胜利,2007-06-06)(水业中国网戴晓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