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自来水变臭是天灾还是人祸?
进入五月以来,连续高温,太湖藻类爆发,污染严重,水源水质恶化,导致无锡市自来水发臭,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每桶纯净水从8元上涨至50元。无锡市政府提请广大市民面对生态灾害工共渡难关。(5月31日“网易新闻中心”)
提起太湖,人们自然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太湖美》:“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这首歌创作于什么年代我不知道,但早在1996年4月,前国务委员宋健就曾在一次会议上说过,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这首赞歌已经变了味,现在已经很难唱了,再唱这首歌就不是在歌颂,而是使人感到其声呜呜,如怨如慕,如泣如诉。11年过去了,不仅太湖美变味了,太湖水也变味了,以至于守着母亲湖,无锡市民没水喝。遥想太湖当年,怎不让人悲从中来。
太湖藻类爆发,湖水发臭,并非始自今日,早在1990、1994、1995、1997年就发生过,此后藻类几乎年年爆发,而眼下却已发展到了使无锡市自来水变臭的地步,可见污染的严重性。太湖的污染,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视,对太湖污染的治理,也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治理工程之一。199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由国家环保局会同国家计委、水利部组织制定了《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然而时至今日,太湖的富营养化、严重有机污染的现实更加瞩目惊心,水污染已经发展到要当地政府启动紧急预案的地步,可见污染的危害有多么惨烈,治理有多么艰难。
那么,太湖的主要污染户是谁呢?2005年7月28日《江南时报》有文章说,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在7月11日发布的第三次“谁污染了太湖”调查报告认为,根据1998年到2003年太湖污染负荷量逐年计算和分析,每年通过河流进入太湖的污染负荷量中,无锡地区所占比例最大,基本占入湖总量的一半左右。现在看来,无锡市正在自食其果,自己酿造的臭水只有自己喝了。
然而,这仍然不足以让当地政府运用铁腕治污,采取强硬的措施来治理太湖污染。在本次藻类大爆发,自来水污染的紧急状态下,我们并没有看到地方当局有什么硬办法硬措施,采取的六条措施,只是引水稀释、打捞藻类、为水除臭;所谓的启动应急预案,无非是要求市自来水总公司全力以赴,不计成本采取技术措施强化处理,以及要求市区主要超市、卖场,从外地紧急调动纯净水,解决的是眼下市民喝水的燃眉之急,等等。这些措施当然也是必要的,但都不过是治标而不是治本之策,终究还是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上,如不切断污染源,藻类还会无数次的爆发,水质污染,市民没有水喝的悲剧明年又将卷土重来。
可以肯定,藻类爆发、水质污染之所以恶性循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环保意识的缺失,经济是第一位的,环保是第二位的,眼前的GDP是第一位的,而持续发展是第二位的,如此,自来水怎能不臭?
更可怕的是无锡的发展模式让很多地方眼馋,且纷纷效法,但如果长此以往,只顾及经济发展不顾生态保护,类似无锡的臭水事件,将可能会不断上演,那时,可能真如一则公益广告所说,世界将剩下一滴水——人类的眼泪。
(来源:博客中国,作者:朱新美,2007-06-04)(水业中国网晓红编辑)
「该帖子被 戴晓红 在 2007-6-4 10:23:49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