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事件”是“人祸” 农业污染是主因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6月14日讯)最近的太湖蓝藻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高度关注,水环境污染问题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很多人将这次事件归咎于工业污染,也有人说是由于生活排污,甚至更有人说这只是一次天灾。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此次蓝藻污染爆发的原因,了解我国的总体水资源环境,及我们需要的应对措施,人民网环保频道6月14日特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姜文来博士,解读此次蓝藻事件。
“蓝藻事件”是一次“人祸” 农业污染是主因
“蓝藻事件”爆发以后,引起社会各方关注。有人说它是一种“天灾”,有人说是一种“人祸”,还有人说这是一种“天灾+人祸”。姜文来认为,这次事件完全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的“人祸”行为。如果我们没有排放大量污染物到水体之中,即使外界条件都具备,也不会产生蓝藻这种大爆发现象。所以,更大程度上来讲,是一种人祸。如果非得有一个形象概念的话,那么人祸部分至少应该占80%,天灾部分占20%。
姜文来认为,从现在太湖情况来看,大部分污染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生活污水的排放。一些生活污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
二是工业污染、工业排放。工业排放的过程中,也含有一定的氮、磷。特别是过去污水处理时,我们只关注水中污染物BOD、COD指标,对于氮、磷的消减关注不足,基本上处于没有消减的状态。
第三个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物,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导致的一些污染物。比如化肥,一些化肥的利用率不高,通过降水或其他方式流到江河湖海之中;还有鸡、鸭、鹅等比较大型的养殖场,养殖污水没有妥善处理。
这些都是造成太湖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农业面源污染占有比重最大;其次是城市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占最小一部分。姜文来强调,并不是说农业面源污染占有很大的比重,就把这个责任归咎为农民。我们将来在面源治理过程中,找出主要原因,比如在农业上,我们进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给农民提供一些污染少、见效比较快的农业生产技术,既帮助农民致富,又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经济飞速发展延缓太湖水污染治理
对于太湖水污染的防治,我们国家比较重视。从1995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了“三河三湖”的治理,把太湖作为一个重点治理项目,从“九五”到“十五”,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十年之间,围绕国家太湖水污染防治类“十五”规划的落实,江苏已经投入80亿元人民币,建设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和很多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资料统计,2005年太湖治理一期总投资是110亿,即将进行二期的治理,工程预算投资将达到1000亿。
当记者问起既然江苏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什么仍然会爆发这么大面积的蓝藻时,姜文来表示原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污染治理速度之间的速度不匹配。
整个太湖流域近20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提高12%,比全国的平均水平8%要高出4%;另外一个方面,从水环境情况来看,每十年水环境下降一级。经济飞速增长,水环境质量在下降,因此不能说这么多年污染没有治理,只是治理之后,效果不是太明显。
中国七大水系 60%的水质受到污染
姜文来认为,这次太湖蓝藻的爆发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表明我国的水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必须要进行治理。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有海河、辽河等七大水系,其中60%的水质受到了污染。除珠江、长江干流以外,其他几大河系水质都比较差,特别是海河,北京所在地的海河流域,污染是最严重的。海河流域就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无”。唯一没有干的渭河,还是一条污水河。
这只是地表水质的情况,对于湖泊水库,2005年国家监测28个湖库,二类水质的只有2个,占7%;三类水质的只有6个,占21%;四类水质占11%;五类水质有5个,占18%;劣五类水质有12个,占63% 。
总体来看,我国被污染的湖库曾经达到72%。姜文来表示,因为这些污染的存在,为我国水库、湖泊爆发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为这种污染,从指标上看主要是氮、磷污染,外界条件一旦满足的话,就有发生蓝藻、赤潮的隐患。
“多龙治水”与“一龙治水”
谈到当前我国的河流治理、污染防治,姜文来称,建国以来,我们一直采用“多龙治水”模式治理河流。所谓“多龙治水”,既是多个部分联合工作。比如现在跟水利有关的,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发改委、财政部、气象、国土、科技部等部门都会涉及到。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多龙治水”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即是各自为战,互不干涉,而且逐渐有了利益之争,与己有利就多做,与己无利就不管。
姜文来表示,在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上,实际上也是一种“多龙治水”的方式。因为太湖流域经过了多个省市,所以在管理上既采用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但是这种“多龙治水”的方式真正实施起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与其他部门撞车的情况。所以姜文来强调,现在“多龙治水”的方式不可行,需要改,但也不一定非要改成“一龙治水”。水资源涉及各方面,既是一种自然资源,又是一种环境资源,同时还是一种生活资源,一种物质生产资源。
姜文来表示,根据当前实际情况,“一龙治水”实现的难度也很大。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综合协调的方式,进行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最后姜文来强调,“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从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入手。政府制定好规划,并且认真实施,我们个人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环境保护做贡献,这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06-14)(水业中国网戴晓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