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陈雷部长:加强水资源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水资源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高级圆桌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07年11月2日)
尊敬的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举办的"中国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高级圆桌会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也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使命。联合国千年宣言呼吁:通过在区域、国家和地方各级拟订促进公平获取用水和充分供水的水管理战略,制止不可持续地滥用水资源,并确定了到2015年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的具体目标。联合国第58届大会确定2005年-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10年,敦促各国、各地区更加关注与水相关的问题,实现与水相关的目标。在全世界致力于应对水危机的21世纪,中国作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面临着更为紧迫的水资源压力。今天,我非常愿意就中国水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政府所做的努力和下一步工作,与在座的各界朋友进行交流与探讨。
一、中国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这是中国的基本水情。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国水资源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极端水旱灾害事件呈频发与并发趋势。同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正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加大的时期,资源环境约束更加凸显。由于长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在中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淡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水资源评价的最新成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南方地区河川径流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增幅接近5%;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资源总量减少了12%,北方部分流域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加剧,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近400亿立方米。
二是饮用水安全形势严峻。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不断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体,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污染了水环境。监测评价的湖泊中有一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全国还有2.8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一些城市的饮用水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部分地区用水量已远远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一些河流发生间歇性断流或常年断流,河流功能衰减,部分河段功能甚至基本消失;全国已形成164个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达到19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部分地区已发生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现象。
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安全,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中国在节约保护水资源方面所做的工作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倡导并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为途径,以水资源可持利用为目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方面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基本制度逐步建立,基础工作明显加强。《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立了中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按照《水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初步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健全了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功能区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等制度。开展了全国性的水资源调查评价,加快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了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完成了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等专项规划,强化水利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规范了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工作,为科学管理水资源提供了量化依据。
二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得到高度重视。中国政府郑重承诺让人民群众早日喝上充足、干净的水。"十五"期间(2001至2005年),中央共安排国债专项资金117亿元,地方和群众筹资106亿元,兴建各类农村饮水工程100多万处,解决了67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2006至2010年),中国政府计划每年解决3200万人、5年共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有效解决了松花江水污染和太湖蓝藻暴发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对城市居民的饮水威胁,"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205个水量不足或水质尚未达标城市和350个问题突出的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饮用水安全问题。
三是节能减排力度加大,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对包括节水防污在内的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从中央到地方,节能减排、节水防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发挥作用。把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在100多个城市开展试点,推动全社会共同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全国用水效率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2006年全国万元GDP用水量327立方米,比2000年下降了41.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7立方米,比2000年下降了39.2%,用水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全国总用水量年均增长不到1%。
四是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水资源综合调控能力得到提高。全国水利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达到6591亿立方米。正在规划和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从根本上缓解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程加快,全国正在和将要兴建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资源区域分布严重不均匀状况将逐步得到改善,到2010年,将新增年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五是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局部水环境恶化趋势逐步得到遏制。全面实施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遏制盲目兴建高耗水、高污染项目,促进城市建设和工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1998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国债资金1100余亿元治理水污染,全国关闭了约1.5万家高消耗、高污染企业。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得到加强:通过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实现了黄河连续8年不断流;对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实施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统一调度,流域下游地区生态得到修复;实施了扎龙湿地补水等生态补水工程等,拯救生态和珍稀动物;在部分城市开展了结合城市总体水系整治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中国水资源节约保护的目标及主要任务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中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把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10年,单位GDP的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重点地区河段的水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超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十一五"期间规划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涉及15万个行政村,工程点多面广,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将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道,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规范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技术指导,抓好典型示范,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加快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让广大农民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与此同时,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建立水源地保护监管的长效机制和饮用水水源区管理制度,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保障城市居民饮水安全。
二是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抓紧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健全各流域、各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尽快完善各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推进水权转换,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健全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建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水资源利用密切相关的行业发展规划进行水资源论证的制度。继续完善以水功能区管理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健全节水配套法规体系,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程措施,到"十一五"末,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要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要提高到0.5左右,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要下降到15%以下,城市污水处理率由现在的45%提高到60%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5%以上,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
三是有效约束水资源的过度无序开发。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研究制定流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性指标,统筹水量水质、地表地下水、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强化统一调度,保证重点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用水需求。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估,加强水生态监测与预警,探索有利于生态和环境的调度模式,探索建立生态用水保障和补偿机制。
四是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进一步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和水功能区划,确定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和总量,提出分阶段控制方案,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加强水功能区监测和信息管理,完善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严格取水和退水水质管理。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和输水沿线、三峡库区、承担供水任务的大中型水库的水资源保护。继续实施首都水资源保护和塔里木河流域、黑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实施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水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库的治理力度,实施太湖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工程和松花江水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海河流域生态修复水资源保障工程和武汉、桂林等城市河湖水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加强重点地区地下水监测网建设,实施南水北调受水区等重点地区地下水压采方案,有效保护地下水。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政府正在为实现人人享有青山碧水、人人喝上优质洁净水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我们在立足自身、艰苦奋斗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多年来,我们与联合国驻华机构、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外国政府相关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水资源、水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项目,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全球水伙伴等国际机构以及英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国政府的关心与支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使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了小浪底、大连供水等工程、完成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黄河防洪等项目,上千万人从中受益,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荷兰、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为中国培养了数百名水利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提高了能力建设水平。最近用于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中国-欧盟流域管理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在此,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对支持中国的国际机构和有关国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在争取国际援助的同时,随着自己的经济发展,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义务,向亚非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分享中国在此领域的经验。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共承担了100个水与卫生领域的项目,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派出了水利技术专家,指导他们修建水利工程和供水工程,为这些国家培训了一大批水利技术和管理人才。
女士们、先生们!
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全球水伙伴组织及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在推动千年发展目标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所倡导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已经成为解决水危机的重要理念。我们坚信,通过各部门、各行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一定能够取得新进展,水资源永续利用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陆僶睿编辑,2007年11月2日)
「该帖子被 admin 在 2007-11-2 16:42:51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