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一体化带来了什么
“十五”伊始,从黑龙江省又传来好消息,继去年11月1日齐齐哈尔市第一个在全省成立地级市水务局后,最近,大庆、伊春、鹤岗、双鸭山、大兴安岭行署等5个地市相继成立水务局。至此,黑龙江省已有50个行署、市、县(市)、区、农场成立水务局。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地市机构改革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所有地市都要成立水务局。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迅猛发展,为从根本上结束长期“多龙管水”的局面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并将在未来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发挥积极作用。那么,新的管理体制究竟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为此,记者走访了黑龙江省成立水务局的部分市、县。
带来了治水思路的变革有这样两件事值得回味:一件事发生在1997年,这一年穆棱市率先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家县级水务局,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和事先预料的一样,上级主管城市供排水的部门决定对该市停止项目审批和投资,同时不允许参加由其召开的各种会议。另一种事同样发生在5年前。当时美国普莱姆银行得知哈尔滨市城市供水紧张状况后,欲与该市合作开发后备水源。当这个银行的执行主席安东尼奥先生分别找到主管农业和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时,得到的回答截然相反,一个坚持要上,一个坚持不上。安东尼奥先生一气之下走人了,并扔下一句话:今后再不做体制协调的中间人。就这样,一件有利于哈尔滨市广大市民的事儿,一直搁置到现在。
出现这种情况,皆缘于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源工程由水利部门管理,配水由建设部门管理,污水处理由环保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体制,造成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污水回用。黑龙江省早就认识到了这个“怪圈”的弊端。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的“改革水的管理体制”,使他们更加坚定了实施水务一体化的信心。新组建的齐齐哈尔市水务局将一切涉水事务统一管理。局长李景普说,对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想了很多年,而今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有了明确的阐述和规定。他的兴奋心情溢于言表。他认为,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更好地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与乡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方面的关系。
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李国英对水务一体化从理性上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他说,水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是对环境有相当制约的环境资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而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将水资源放在社会、经济、环境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中,用综合的系统方法对水资源进行高效管理,即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建立统一、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惟有如此,才能保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的观念促使水务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仅2000年一年,黑龙江省就有30多个市、县、区和农场成立了水务局。与其说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管理体制上的变革,不如说是治水思路的重大变革。因为没有新的治水思路,决不会有从上到下对水务体制改革的共识。
带来了行政效率的提高以往水资源城乡分割管理,使水源建设与城区供水脱节,常常是城区地下水超采,而水利部门的水源工程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供水对象,人为地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程度和供用水矛盾。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后,水务局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总量和供水工程情况,通过统一调度、优化配置、科学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再配以必要的输水设施等建设,使有限的水资源和现有的水工程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益,缓解了城乡用水的供求矛盾。
北安市过去城区长期靠超采地下水维持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城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29万立方米,而1998年以前年开采量达到824万立方米,城区已形成了8米深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水务局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决定采用闹龙河水库作为城区的新水源,同时逐步封闭关停城区深水井。通过这一措施,不但解决了供用水矛盾,而且保护了城区地下水资源。目前,北安市城区年供水已提高到1600万立方米,而地下水开采量却下降了350万立方米。
过去,由于分割管理,部门之间各自考虑的是局部的、团体的利益。现在,水务局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水事活动进行宏观监督管理和微观有效调控,这样就省去了部门间的争执和政府的协调,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桦川县成立水务局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城区供排水管网老化失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水务局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近500万元,通过打井、铺新管、清洗旧管等措施,改善了供水水质,增加了供水量,不到一年就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居民吃水难问题。为此,当地群众给水务局送了一面写有“水务务实,实在高效”的锦旗。
事实证明,好的体制可以发挥巨大效能。带来了经营管理方式的突破长期以来,城镇供水、排水等建设投资一直是困扰城镇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水务一体化后,这一问题也不容置疑地摆在了各级水务部门的面前。如何达到既能保证城市供水、政府又不增加财政负担甚至有利可图的“双赢”目标呢?
黑龙江省在实施水务一体化后,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积极采取鼓励国内外民间资金参与城镇供水的政策。省水利厅厅长李国英说,只要是在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实施取水许可、统一征收水资源费和统一管理水量水质的前提下,城镇供水项目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推向市场。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一种新的项目融资方式———BOT(建设—运营—移交)特许权经营方式首次出现黑龙江省城镇供水事业中。继去年该省的绥棱、海林、北安等县市成功地引入BOT方式建设经营城镇供水项目后,最近龙江、依兰等县也正在与美国普莱姆银行和美华集团洽谈合作开发城镇供水项目。
水务一体化管理使外来投资者更加放心地在黑龙江省建设和经营供水项目了。美国普来姆银行已决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注册公司。意大利的英波吉洛公司也就建设经营城镇供水项目与黑龙江省水利厅进行了接触。有关人士分析,提高国内外民间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比重,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打破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局面,有利于实现城镇管理的政企分离,从而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城镇的社会综合效益。
(水业中国网戴晓红编辑,2007年11月3日)
「该帖子被 戴晓红 在 2007-11-3 13:24:53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