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无锡市滨湖建“人工湿地” 生活污水低成本滤清灌田养鱼
从分散的农家宅院排出的生活污水,经过一块块人工湿地“过滤”,变成可以浇灌果树的中水,甚至能够养鱼!昨从滨湖区滨湖街道获悉,一种投资相对较少、维护成本极低,利用湿地的天然净化能力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污模式,已在该街道沿湖村庄全面推广。目前已建成此类“微型污水处理系统”7套,还有4套正在建设。到今年年底全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滨湖街道在太湖沿岸1公里范围内的7个自然村、760多户农村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将全部得到有效处理。
白旄后湾是一个仅有72户人家的依山傍湖小村落。记者昨天前去探访一座已经“投运”的“污水处理厂”。汽车在一片30余平方米、种植着美人蕉的湿地旁停下,“就是这里了!”既不见厂房,也没有机器,污水是怎样变清的呢?随行的当地干部开始介绍污水处理“流程”:从农民家中排出的污水,经过村级污水管网收集后,先流入一个“格栅井”,在这里截留去除大颗粒固体悬浮物,悬浮物由人工定期清理统一外运处理。然后污水进入厌氧集水池,经厌氧发酵和多级微生物的作用降解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后,再由水管流入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犹如一块巨大的过滤海绵:地下2米多的砂土层,将氮、磷等污染物截留,再由美人蕉等植物加以吸收。从人工湿地流出的污水,还要经过导流槽进入天然氧化沟,与空气充分接触,使水体由缺氧水体逐步转变成符合地表水溶解氧标准的水体,最后流入氧化塘自然净化。除了人工湿地和氧化塘,整套污水处理设施都埋在地下。记者在白旄后湾的氧化塘看到,经过一系列生物处理环节后,水已变得清澈,池中游鱼历历可数。技术人员介绍,氧化塘中的水还要继续自然净化30―50天,然后就可以供邻近果园浇灌了。
滨湖街道辖区内湖岸线长达20余公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任务繁重。据统计,该街道沿湖1公里范围内的自然村,每天产生生活污水400余吨。由于这些自然村较分散,且多处于丘陵地带,城市污水管网一时难以接通。从今年7月起,滨湖街道投资700余万元,在沿湖村落中因地制宜推广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除在各村建设较大的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污水外,对独门独院农户产生的污水,还采取建设分散式小型人工湿地的方法加以处理。专家说,这些生态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几乎不需要维护费用,适合居住分散的村落,处理效果较好,很有发展潜力。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陆僶睿编辑,2007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