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污染触目惊心
“有河皆枯、有水皆污”,这在过去我们很难把这句话与农村乡下联系在一起,而如今这句话却成为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最真实的写照,可以说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触目惊心也一点不为过。
大家知道,因为农村不仅空气清新,而且年味更浓,所以不少城里人也愿意到我们乡下过年。然而,这几年的春节,农村的年味虽然依然浓郁而热闹,但因村子周围建起了不少食品、塑料、纺纱、砖瓦等加工厂,还有冒着黑烟的大大小小十几座砖窑,使原本清新的空气变得十分污浊。更令人恼心的是,每家每户的垃圾堆里、公共垃圾场里,都有数不清的方便袋、乳品包装袋、一次性塑料餐盒等花花绿绿的塑料软制品,连田地里、树枝上、水塘边也随处可见这些废弃塑料污染物,乡镇下水道、公共场所用“污水横流”这个词也不为过!而让人放心不下的是,这些污物是水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其实,遭受严重环境污染的不仅仅是在我们村里。据了解,在各地的风景旅游区的不少地方,村民们不仅随手将含有各种塑料袋的垃圾直接倒入小河中,还把用过的农膜碎片堆积于河两边,使这条曾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一个垃圾场,河里的水已根本无法饮用。有些小作坊式工厂的污水随意排放,各种塑料袋、蔬菜叶等生活废弃物在农村造成的污染有愈来愈烈之势。一些地区农田由于农民年年使用农膜,同时对废旧农膜碎片又未彻底清理,土壤中农膜残留日益增多,最终导致农作物出苗率下降、枯死和大幅减产;在内蒙古草原和北疆等地,曾发生过牛羊误食塑料碎片致死事件;在河南、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池塘中的鱼儿因误食塑料薄膜碎片曾大量死亡……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增大,不少城市将污染型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农村,某些地方政府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而不惜引进污染转嫁型企业,这些因素都造成农村水环境质量下降,水环境保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乡镇企业大多规模小,无力采取完备的环境保护措施。有的乡镇企业属于高污染型企业,但是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依然没有停产停业,而且乡镇企业一般资金、技术力量薄弱,不愿意建设或购买环保设施。
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农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的水源环境不断恶化。
我国化肥与农药使用量均居世界首位,利用率却不高;我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3倍;小城镇与农村聚居点产生大量生活污染,“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的现象普遍存在;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导致的工业污染很严重;许多大中城市郊区与农村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存放地,占用与损毁的农田达200万亩;外来有害物种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很大,造成的农业林经济损失也很大。我国目前有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村水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而未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资源家底不清,对自然这样的利用动态缺乏真实的了解,不能不是我国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一个基本原因。
专家指出,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塑料薄膜和塑料软包装消费量日益增长,而其废弃品回收却没有跟上。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销量年均增长8%以上,塑料软包装年均增长10%以上,这两大类产品年消费量高达700多万吨,而包括农膜在内的塑料薄膜与塑料软包装回收利用几乎为零。其原因是与废旧塑料管材、型材、容器、编织袋等相比,包括农膜在内的塑料薄膜及复合软包装,由于体积大、质量轻、回收成本高、利润薄,无利可图,因而一般塑料回收企业都不愿回收。二是农村人口多,塑料制品消费量大且分散,垃圾没有进行分类,而目前回收处理设施少,回收技术缺乏,废旧塑料难以有效回收。三是农村地区村民环保意识差,环境执法相对不严,包括农膜在内的废旧塑料随意丢弃现象严重,造成集中回收十分困难。此外,由于污水灌溉、堆置固体废弃物、承受了大量工业污染的转移,农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延伸到了水污染。
塑料袋已对农村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在许多水沟头,袋装垃圾日益增加,臭气熏天。很多袋装垃圾甚至被弃置在水沟,废弃的塑料袋堆积在公路旁和荒地上,散播疾病并危及野生动植物。
由于我国农村水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水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从1988年的0.0952‰上升到2000年的0.1126‰。对于基本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
部分地区由于资金、人员及设备缺乏,不能完成饮用水水源水质常规监测,难以保障水源安全,尤其是在污染事故发生时难以实时跟踪水质变化。部分地区缺少专业饮用水水源巡查队伍及现场监测设备,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巡查工作开展尚不理想。全国范围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广大农村和许多中小城镇的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基础薄弱,水源水质状况不很清楚。并且由于缺乏备用水源,一些地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很差。此外,饮用水水源保护缺少技术支撑的问题比较突出,保护区的划分规范、指导及评价方法严重滞后,各地的划分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流域、区域和城市发展规划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许多沿江河湖海建设的工业园区和化工企业,忽视生态功能要求和环境承载力,产业布局特别是石化行业布局不合理,环境安全隐患突出。从2005-2006年开展的环境安全大检查的情况来看,全国共排查了4.9万家企业,在清查化工石化业的7555个项目中,布设于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的有2489个,布设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10公里)内项目280个,布设于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的100个,布设于三峡库区的项目86个。产业布局的不合理使高污染企业和饮用水水源地互为毗邻、犬牙交错,一旦企业发生重特大污染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知道,过去人们祖祖辈辈都是靠喝河沟里的水为生,用河水洗菜淘米。可现在,水沟早已成了污水池、臭水沟。现在农村饮用水通常靠深井泵抽取地方水,而在一些地方,地下水已严重亏空,出现地基下陷的情况。我们的不少企业周围污水横流,令人怵目惊心,我们的企业家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还给人们一个碧水蓝天,一个赖于生存的环境。
随着农村水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有必要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力度,做好农村水环境规划、监管,尤其是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支持。应当全面开展农村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从而为农村水环境保护积累经验,带动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鉴于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压力增大,而农村水环境保护相当薄弱的现实,我们更要注意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需要,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执法和宣传,做好农村水资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应该说,近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下,通过改水、改厕、对工业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在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上下了不少功夫,但至今收效甚微。因此,应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确保饮用水安全,这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功在当今、利在子孙的“民心工程”。
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发布了“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指出:饮用水水源的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1%的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饮用水水源污染问题,名列所有环境问题的首位。而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综合性法律法规,现阶段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制度主要散见于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因此,制定颁布“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对规范农村水污染防治,保障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
条例通过明确地方政府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的责任,建立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的规划制度、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评估制度、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完善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应急预警机制、强化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强化相关法律责任等八个方面的立法。相信立法的出台将为推动农村水污染治理,确保饮用水安全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陆僶睿编辑,2007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