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饮用水标准面临旧患新困
从35项增到106项——国家日前启用了新的饮用水标准,江苏省也据此排出了三大区域的三类实施时限。对于老百姓来说,新水标将使饮用水安全保障得到质的提升,但是对于供水和水务管理部门来说,却面临着巨大压力。11月27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与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视察南京市饮用水状况,对此问题进行了调研。
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我国20多年来首次对饮用水标准实施新修订。新标准共有106项指标,其中常规指标42项,非常规指标64项。增加的指标主要是针对工业化带来的有机污染,有48项涉及有机污染,主要针对的是农药、环境激素和持久性化合物,比如敌敌畏、苯、微囊藻毒素-LR等。新标准中仅针对农药的指标就从原来的两项增加至20项,成为增项最多的一类指标。
根据国家规定,2007年7月1日开始执行新水标中的42项常规指标,64项非常规指标则由各地自行确定,但不得迟于2012年7月1日。据此,江苏省政府近日决定,苏南地区在2009年7月1日、苏中地区在2010年7月1日、苏北地区在2011年12月31日前全面达到106项新水标。
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徐学军介绍说,总体来说,江苏省城市供水安全形势比较稳定,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污染,一些城市的供水设施和运行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地区对城市供水安全应急能力不足。
老账未清,新“水标”又带来新挑战。新标准对水质项目的限值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目前供水企业的水质监测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新标。代表们在南京市了解到,目前国家水质监测网南京监测站已初步具备新水标106项的监测能力,正待国家认证批准。而除此以外,其他市都不能开展所有项目检测,大部分县级市只能完成42个常规项目的一半,非常规项目基本不能检测。
此外,新水标将监测范围从管网水一直扩大到家庭住户的“龙头水”,这意味着,专业性很强、由专业监测人员说了算的水质,龙头终端的老百姓也将更有话语权。这也倒逼着相关部门要着力解决管网陈旧问题,从水源、水厂、配水管网到二次供水设施,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控制。
“我们现在正通过对传统净水工艺进行强化改造,应用生物预处理、臭氧-活性炭、膜分离等深度处理工艺,积极推进饮用水深度处理,提供优质饮用水。”徐学军说,为加强水质监测能力,江苏省将在南京、无锡等地建2-3个能监测106项指标的水质检测中心,13个省辖市要满足42项常规检测,同时建立全省水质督察网,全面监控饮用水水质情况。
代表们建议,江苏省市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饮用水稳定达标,研究制定原水水质受污染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储备和人员保障,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保障水质检测能力满足新标规定。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戴晓红编辑,2007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