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治污出新招让蓝藻'营养不良"
富营养化是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的根本原因。"我们想利用细菌与蓝藻'抢食'富营养化水中的氮和磷,让蓝藻'营养不良'不能疯长。"
在浙江省科技厅的组织下,浙江大学、浙江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5家科研机构日前紧急启动了一项重大科技项目,通过"撒播"细菌与太湖蓝藻夺食这一生物技术,避免太湖蓝藻在浙江水域大规模暴发,确保百姓饮水安全。
这项重大科技项目名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预计总投入1.2亿元。"与江苏相比,浙江省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同样严峻,多数水体不能满足功能要求。"项目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环境和资源学院副院长陈英旭表示。据环保部门监测统计显示,浙江太湖流域范围内五类水和劣五类水占水体的50%左右。
大量含氮和磷的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业生产生活带来的污染物不断排入太湖,是造成湖水氮和磷含量急剧上升,导致湖水"营养过剩"、蓝藻暴发的直接原因。然而,目前浙江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都缺乏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技术,无法降低排入太湖的废水中氮和磷的含量。
"从自然界的水中提取、培养大量能分解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细菌,然后再将这种细菌'播撒'到水中,就会使水中富营养物质的降解速度提高数倍。"项目专家组副组长、浙江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陈吕军说,由于细菌"抢食"富营养化水中的氮和磷的速度远远快过蓝藻,这样蓝藻就会因为"营养不良"而自然消亡。同时,这些细菌都是来源于自然的"土著"细菌,所以不存在安全问题,不会对水体产生新的污染。
专家们将这样的治污方法称为"生物治污"。另据介绍,专家们还将利用细菌,把太湖污染的另一重要隐患――太湖沿岸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的上百万吨污泥变废为宝。届时,通过细菌"帮忙"去除掉重金属、氮、磷等元素,并经杀毒处理后的污泥,可被制成有机肥,或脱水烘干制成建筑用砖,得到二次利用。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陆僶睿编辑,2007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