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北异:对东莞“禁止养猪”的三重追问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2月6日讯)今年11月26日召开的第32次东莞市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其原因是养猪污染严重。(2007/12/5/南方都市报)
不得不承认,很多养殖户养猪都没有采取环保措施,都是把养猪的污水直接排进河里,对饮用水和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于这样的养殖户尤其是那些大型养殖场,采取措施将它们搬迁或迫使他们上一些治理项目,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一说养猪有污染就不分清红皂白,不管是大规模养殖还是农户少量饲养,都一律禁止,这种做法显然有点因噎废食的味道,是偷懒的做法。
第一,养猪所带来的污染是否已成为东莞的主要污染源?报道上说,从2009年1月1日开始,仍有养猪场的镇街,实行停止审批新建水污染建设项目,以控制该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待该镇街完成养猪场清理任务后方解除限批。这也就是说,养猪业甚至到了和一个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紧密相关的地步。或许,对一个专业养猪镇来说有可能如此,但对于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来说,养猪业究竟在GDP中占多大的比重,养猪业所造成的污染究竟在城市污染总量中占多大的比重,这是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第二,如此大规模地治理养殖污染是不是有点舍本求末?虽然从全国来讲,来自农业尤其是养殖业的污染有超过工业污染的势头,但从各地的具体情况来看,情形又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就东莞而言,来自养殖业的污染肯定是造成当地环境恶化的一个方面,但绝对不会是主要方面。众所周知,东莞是一个新兴的以加工制造业工业为主的城市,它的许多企业都是实行产业升级转移的外资、港资、台资和珠江三角洲其它大城市一些耗地耗能耗水耗空气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发电、印染、造纸、电镀、漂洗、化工、水泥等企业。有关资料表明,这些企业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78%,工业废气排放量已占到80%,已列入国家、省、市监控的重点污染企业就有1300多家。因此从治理的策略上分析,在工业污染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不积极开展工业污染的治理,却开展如此大张旗鼓的治理养殖业污染的行动,不仅给人以舍本逐末的印象,甚至会给人以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发展的嫌疑。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写得明明白白:“各城市要在郊区县建立大型生猪养殖场,保持必要的养猪规模和猪肉自给率。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而现在禁止养猪的理由竟然是“污染环境”,这显然与国务院的“意见”相抵触。作为一级地方政府,能够出台这样的政策吗?!
其实,减少养殖业污染并非只有禁止养猪这一条路可走,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也很多,比如将畜禽粪便作生产有机肥处理,和发展沼气结合起来等,都是被西方发达国家证明为切实可行的路子。如果一说有污染就要禁止,那么养鸡业、餐饮业都有污染,是不是都要禁止呢?显然不行。一个为民的政府施政还是要多动脑筋,切不可简单偷懒。
(来源:荆楚网,作者:彭北异(公务员),2007年12月6日)(水业中国网戴晓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