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禁止”养猪 岂不乱了套?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2月6日讯)今年11月26日召开的第32次东莞市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12月5日《南方都市报》)。
该市“禁猪”的理由是:东莞现有75万头生猪带来的污染排放量,相当于450万人口的污染排放量,要新建一座日处理13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才能有效净化处理。
跟环保挂起钩来,这真是一个挺时髦的理由。可是,再时髦的东西也得经得起推敲,东莞市政府以环保为由,禁止养猪行业的存在,不仅经不起仔细推敲,还让我们看到了因噎废食的懒政思维的影子。
养猪是一个传统产业,被“禁止”大概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百姓养猪赚钱过生活,不违国法,谁也无权禁止。当然,这不代表政府不能对他们进行管理。养猪有污染,不错,但不能因为这个就禁止养猪。没有人赋予政府这样的权力,即便地方有这样的法规,也是不能充分代表民意的规定。因为,如果按这样推想,养鸡也有污染,是不是东莞也禁止养鸡?饭店也有污染,是不是餐馆都得关门?浴室也有污染,是不是东莞人就不再洗澡?再推想下去,干脆人也不要活算了。
当然,我们丝毫不能否认东莞市控制污染的正确性和正当性,但从抓主要问题的角度去观察,控制污染要首先确定一个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对于东莞这样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来说,养猪业究竟在GDP中占多大的比重,养猪业所造成的污染究竟在城市污染总量中占多大的比重,养猪业是否真的达到了主要污染源的“地位”?如果养猪业并非当地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那么如此大张旗鼓的治理行动,不仅有舍本逐末的倾向,甚至会给人以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发展的嫌疑。也许工业发达的东莞,确实不在乎养猪这个小产业。但既然还有那么多人养猪,说明这部分人就是靠养猪生活或者致富的。政府统一“禁止”,是不是断了这部分人的活路或者致富路?退一步说,即便“禁”得有理,对这部分的生计问题解决好了吗?是由政府包养他们还是给他们找到了其它更好的活路?再退一步说,即便这些都安排好了,养猪污染又不是东莞的特有现象,如果各地都这样“禁止”养猪,岂不乱了套?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真正应该做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划定好禁养区和非禁养区,要求、引导养猪户按照环保规定进行污染处理,或者通过推广种养生态链模式进行消化处理。对达不到治污要求的养殖户,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令其强行入轨。出现问题,面对问题,找出办法认真去解决,才是正途。抄近路一“禁”了之的做法,无疑是不可取的
(来源:荆楚网,作者:马会东,2007年12月6日)(水业中国网戴晓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