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建设局建议填埋白马支河(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为:白马支河水下系统顺畅运作。
(水业中国网嘉兴工作站12月9日讯)福建省福州市建设局建议填埋白马支河
关注理由
5年前,福州白马支河引进的璃因玛逊生态系统,被誉为福州首个生态治污工程。有关部门当时还提出,以此作为“样板工程”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全市推广。然而,这样一个“样板工程”,可能将不复存在。
近日,福州市建设局在一份《关于白马支河污水接驳工程设计方案的报告》中提到,建议取消“璃因玛逊生态系统”,填埋白马支河。
这个生态治污工程为何被建议取消?白马支河现状如何,能否躲过被填埋的命运?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为:白马支河,河中央的美人蕉绿意盎然。
昔日的“龙须沟”现在绿意盎然
昨日,记者来到白马支河,河中央郁郁葱葱的美人蕉、海芋、水草,将整条河流装点得绿意盎然。而在5年前,白马支河又臭又黑,被称为福州的“龙须沟”。
据悉,白马支河是福州内河水系中的一条支流,长540多米,宽8米至10米不等。上世纪90年代,附近居民区每天向该河排入大量的生活污水,河水水质严重恶化。2002年底,福州花了数百万元,引进加拿大“璃因玛逊生物净化技术”,对白马支河进行试点治污,有效地改善了水质。
“璃因玛逊生态工程”污水净化技术成功应用于福州的内河污水处理,被誉为福州首个生态治污工程。当时,有关部门还提出,以此作为“样板工程”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全市推广。连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前来取经,连国外一些官员和专家也来此考察。
这个生态治污工程本可运行20年
然而,这样一个生态治污工程,可能将不复存在。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建设局在《关于白马支河污水接驳工程设计方案的报告》中提到,建设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多次讨论白马支河沿线污水接驳工程的设计方案。建设局经研究建议采取下列方案:在现有河道位置敷设一根长546米、直径2米的雨水管,取消“璃因玛逊生态系统”,同时埋设直径0.4米的截污管680米、直径0.5米的污水管300米,将沿河两侧污水接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系统,雨水引入白马河,总投资为355万元(其中污水管道建设造价约290万元,疏浚、河道填埋后将其改成绿化景观带造价约65万元)。
福州市建设局市政建设管理处有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听说要取消“璃因玛逊生态系统”,建议记者同建设局办公室联系。而建设局办公室相关人士给记者的答复是,这事还是去问建设局市政建设管理处。
负责该治污工程运营的福州璃因玛逊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宇飞则表示,她已经得到有关部门向上级部门打报告建议取消“璃因玛逊生态系统”的消息。原因是截污工程完成后,就没有必要继续这个生态治污工程。她还认为,这个生态治污工程,本可运行20年,如果只运行短短5年就让它“下岗”,有点浪费。
福州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潘文斌对此表示,即便截污工程完工后,这个生物工程也不应该取消。地表的各种污染通常由雨水带入河道。舍弃生物治污工程,将雨水排入白马河,是一种转移污染的做法,对于整个大环境是不利的。
潘还认为,如果支流中的生物治污工程能保留下来,流向大河的水将更干净。目前发达国家对河道的面源污染都采用人工湿地加以控制,白马支河的这套系统就是人工湿地模式。从这个角度上说,既然有了现成的河道生物治污工程,再铺一个雨水管网没有必要。
填埋内河 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福州市建设局报告还建议填埋白马支河。对此,不少周边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觉得很惊讶。白马支河附近怡园新村的几位居民说,这么美的河,干吗要填啊?以前,这里很少发生过内涝,这都是这条河的功劳。一旦被填后,将来内涝可怎么办啊?毕竟水管
的排水能力不像河流那么大。福州一些地方就曾发生内河被填导致内涝频发的事件。
市建设局市政建设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他对报告中所提到“填埋白马支河”并不了解,只是听说白马支河上游几十米的断头河要填掉。
福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近几十年来,福州内河总面积一缩再缩,填埋内河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不言而喻。即使是只有几十米长的断头河,也应该给予治理,而不应该一填了事,更别说几百米长的内河了。
据了解,由于城市建设和改造,目前福州市城区水域面积20多年来明显减少。与1981年相比,目前城区水域面积由原来的7.26平方公里减少为6平方公里,减了1.26平方公里;目前内河面积比解放前减少了40%,内河对于调节城市气温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关键词点击
璃因玛逊生态工程技术
璃因玛逊生态工程技术,是按照河流的特征,在满足其纳污排洪需要的前提下,在水面上种植经过严格筛选的多种当地植物,在水中放养或让其自然生成各种动物和微生物,使河流不断得到自净,恢复其自然生态的技术。该技术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该技术发明者加拿大约翰博士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0位发明家之一。
(来源:海峡都市报,作者:记者关永辉、黄孔瑜、实习生魏林可文/图,2007年12月8日)(水业中国网戴晓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