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完善联席制度 搭建监管平台 林州明确各部门责任,建立目标管理体系
近年来,河南省林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立并完善环保长效机制
2004年以来,林州市进一步完善了市政府环保联席会议制度,市长定期召集会议,使环保联席会议真正成为了部署环保工作和研究解决环境热点问题的有效平台。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环保目标管理体系,切实实行了“环保一票否决”。市政府出台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环保第一审批权,指出无环保审批,建设部门不批准建设,工商部门不颁发营业执照、电力部门不予供电。环保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全市环保工作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2006年,他们编制了《林州市生态建设规划》,提请市人大审议通过,使之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全市实施了严格的封山禁牧、退耕还林措施,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严厉整治矿山开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1%。全市现已拥有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省、市级森林公园和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一红一绿”两处4A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到422km2,占市域面积的20.5%;建成东姚、姚村两处无公害粮蔬基地和沼气池2.6万多座,农村沼气普及率已达到21%。投资570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2007年林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2%;全市钢铁、水泥、热电等企业之间基本建立了粉煤灰、钢渣、煤气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全市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8.7%。以节能减排促产业优化
2004年以来,围绕重点区域、流域和重点行业,林州市先后开展了安林公路、新河公路、铸造行业、造纸行业4次大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累计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治理企业127家,新上和更新治理设施195台(套)。关闭淘汰小水泥、小碳素等生产工艺企业(生产线)103家(条)。在新上项目上,坚持选择科技型、效益型、清洁型项目。几年来,全市共拒绝6.7亿元的8个重污染投资项目。2007年前10个月,全市COD、SO2
排放量分别比2004年同期削减19.6%和23.3%,万元GDP能耗比2004年降低7.7%。同时,通过关闭落后生产工艺企业,全市工业企业中落后工艺企业比重由2004年的28%下降为零,科技型、清洁型企业由11%提高到了30%以上,实现了以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结构优化巩固节能减排成果的良性互动。
2007年1~11月,市区空气环境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56天,优良率76.6%。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弓上水库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淇河、洹河水质均达到功能区划要求,淇河常年稳定在Ⅱ类水质以内,被誉为全省名副其实的一条清水河。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林州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正在进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佳境。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陆僶睿编辑,2007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