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西宁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结硕果
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填补了西宁市没有污水处理的历史空白……
引用“BOT”方式(建设-运营-移交),开工建设了第七水厂和第二污水处理厂……
召开水价听证会,对城市自来水价进行了调整,为拓展水务建设筹资渠道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对市自来水总公司、市排水公司两个单位进行资产重组,与西宁市中油燃气公司组建了西宁市水务燃气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强强联合……
成立水务“110”,与市政府12345热线、市政“110”及公安“110”等建立热线联络电话,互通情况,联动执法,使水务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6年来,迈上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之路的西宁市水务局,从治水思路、管理体制、政策法规、融资机制和水务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在建立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工作进程中,走出了一条从农村水利转入城市水务、实现社会水务,从传统水利转入资源水利、实现资源环境水利的具有青海高原区域特色的水务改革之路实现了许多个“第一次”的突破。
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西宁市,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全省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然而,全市四区三县7665平方公里的土地仅仅拥有13.14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人均626立方米的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水资源占有量的水平。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市民生活水平面提高进一步加剧了西宁市的缺水危急,一切与水有关的诸如城镇防洪、水体污染、“城乡封闭、多龙管水”的管理体制等涉水问题也一一凸现。面对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西宁市水利部门实施了以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于2001年11月16日挂牌组建了西宁市水务局。新体制的建立,聚合了城乡供水、防洪保安、水土保持、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计划和节约用水等涉水事务的五大职能,融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防洪、灌溉、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涉水职能为一体,实现了“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水资源管理新体制。
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实施,给西宁市水利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水务局成立6年来,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历年通过市场融资累计达6亿元,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三管齐下,为西宁市城乡水利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水利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相继完成了湟水河一、二、三期治理工程和南川河一、二期治理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不仅使湟水河、南川河的防洪标准从不足五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而且还形成了145万立方米的水面面积和20万平方米绿地,造型古朴典雅的人行景观廊桥和点缀有精巧文化装饰创意的游园路,成为了西宁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工湖———宁湖,鲁青水上公园,东郊湿地工程,南北山绿化工程的建成,不但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旅游的好场所,而且提升了西宁的城市品位。利用黑泉水库供水的第七水厂建成,打破了西宁市主要靠地下水供水的现状,扼制住了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趋势,极大满足了市民用水需求。日处理能力8.5万吨的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营和即将建成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填补了西宁市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历史空白。
本着资本运作、盘活存量资产的原则,对西宁市自来水总公司、西宁市排水公司两个单位进行了资产重组,与西宁市中油燃气公司组建了西宁市水务燃气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城区给水、排水管网的改造使城市基础性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城市周围瓦窖沟等14条灾害性沟道的综合整治,打通了沟道的“肠梗阻”。全市935个行政村中887个村的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30万人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65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陆僶睿编辑,2007年12月12日)